二、狗予人食物:狗取穀種故事(2 / 3)

所以楚雄彝族每年舊曆八月初一,新穀登場,吃到新米時,首先要舀一碗給狗嚐新。

豬由於懶惰,沒有耐心,丟失了穀種,感到羞愧,因此隻好躲在牆角唉聲歎氣。但人們念它和狗一起長途做伴尋找稻穀,也盡過腳力,就賞給它一點穀糠、菜葉吃。

涼山彝族的《嚐新先敬狗》,在內容和情節上都比以上的故事要複雜得多。雖然講的是狗取五穀種的故事,但演繹出的卻是人狗婚配的盤瓠式神話。

傳說中的主人公叫阿合木呷,他向主宰萬物的菩薩尼米神請求賜給穀種。尼米告訴他,穀種由住在海底的龍神伯哈掌管,但他不會將穀種給人類,而且會把人吃掉或將人變成狗。尼米神告訴小夥子應如何盜取穀種,賜給他一顆如意寶珠,並囑咐他說,萬一你被龍神殺害而成了狗,你也不要反悔。等你取回穀種,得到一個姑娘的真誠愛情時,你又會重新變成人的。

按照尼米菩薩的指點,阿合木呷來到了龍宮,在一個綿羊日裏盜取了穀種,但在出龍門時遇到了龍神。小夥子將如意寶珠含在口中,龍王將它變成了黑色的卷毛狗。但如意寶珠發出的萬道金光將龍神變成了瞎子。

第二年由阿合木呷變成的那條卷毛狗,沿著一條大河來到邛州。在這裏卷毛狗遇到了張家的三姑娘,並贏得了她真誠的愛情。穀種被帶到彝鄉,卷毛狗又變成阿合木呷,於是他們成了夫妻,彝族吃到了香噴噴的大米飯。

為了感謝卷毛狗帶來的穀種,彝族人都不吃狗肉,每年收割時,彝族人民都要把吃新米飯,叫做“嚐新”,嚐新時,須先要給狗嚐,這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在少數民族狗取五穀種的神話中,以上這則神話比較獨特,明顯地帶有佛經故事的色彩。如故事中的萬物主宰尼米菩薩、“如意寶珠”,以及龍宮的描述都與佛本生故事的一些情節相近。

無獨有偶,涼山彝族的這則《嚐新先敬狗》,與藏族神話《狗皮王子》以及四川筠連縣苗族的《穀種的來源》的故事情節十分相近。故事說,幾千年前,布拉國的王子為了藏人有五穀之種,去山神日烏達那裏偷糧食種子,結果被龍王用巫術變成了一隻黃狗。故事的後半部分幾乎與彝族、苗族的相同。

在藏族地區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則神話是《青稞種子的來曆》,這個故事與《狗皮王子》基本相同,故事說:

古代有一個叫阿初的王子,他聰明、勇敢、善良。為了讓人們吃上糧食,他決心到蛇王,即海龍王那裏取青稞種子。他帶了20個武士翻過99座大山,渡過99條大河,身邊的武士有的被毒蛇咬死了、有的被猛獸吃掉、有的被野人殺害。最後,隻剩下王子一人,但他毫不退縮,繼續前進。最後,山神給他一顆如意寶珠,並指點他,終於從蛇王那裏盜來了青稞種子。可是,阿初不幸被蛇王發現。蛇王既吝嗇又狠毒,把他變成一隻狗。後來,這隻狗得到一個土司的三姑娘的愛情,又恢複了人身。由於他們辛勤的耕耘和播種,大地上長滿了青稞。藏人從此吃上了黃燦燦的青稞磨出來的香噴噴的糌粑。

英雄落難,或讓妖魔變成各種動物,隻有贏得一位姑娘的純潔愛情,才能解除苦役和恢複人形的神話類型,在歐洲普遍存在。彝族、藏族、苗族的狗取穀種神話也可算在此類型之中。

涼山彝族與嘉絨藏區在曆史上多有文化的往來,故人類學家們把青海、甘肅南部以及川滇這一地區稱之為“藏彝文化走廊”。

狗取穀種的神話,在這一區域恰好十分流行。甚至這一地區的漢族當中也流行著狗取穀種的故事以及敬狗的古俗。

普米族的《狗取穀種》是創世神話《巴米查列》的最後一節,神話敘述了普米族先民在洪水過後,尋找五穀種的經曆。神話中的老三和他的一條狗到東邊的大海尋糧種,最後狗遊過大海,給普米人帶來了穀種。

布依族古歌《造萬物》說:古時神農造米時,米有鳥蛋大。人類祖先煮不熟它,就大罵造米的神,於是神農把米收回。後來祖先和狗一起上天要米,神農不給,人隻好回到地上,但狗卻在神農曬穀場上打滾,將米粘在身上,帶回了人間。

布依族的另外兩則神話也講到穀種是狗給人帶來的。一是《茫耶尋穀種》,講述茫耶與狗尋穀種的艱難經曆。另一是《狗為哪樣吃屎》,講述洪水滔天之後,狗鳧水上天國去,神仙把穀種放在狗的尾巴上帶回人間的經曆,其後解釋狗為了人類而吃屎的原因。

另外像拉祜族的《天狗救人》、景頗族的《新米節的來曆》、仡佬族的《花仡佬不吃狗》、四川萬縣漢族的《種子的來曆》、巴東地區漢族的《三頓飯先敬狗》等等都把穀種的來曆與狗聯係在一起。在中原漢族的神話中尚未發現有狗取糧種的神話。

在狗取穀種的神話裏,還流傳著另外一種說法,即穀種並不是狗從天國中盜取而來,而是神賜給狗的糧食,但卻被好吃懶做的人類給搶去了。這類神話的流傳地區主要是新疆,甘肅的河西走廊,四川的阿壩、甘孜及至雲南西北部怒江一帶。其流傳的路線恰好是沿著藏文化的邊緣地帶,由西北向西南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