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陽且看疏奏!”
李二說道,宮人立即把杜淹的疏奏拿給薛朗——
薛朗如今的文言文閱讀水平,如果沒有什麼因避諱而代用的字,那他看明白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古代對於避諱看得很重,貴人的諱要避,家中長輩的諱要避,還有經常借用各種典故,薛朗這穿越客讀來十分頭疼,學了這麼多年,文言文讀寫水平進步一直不大。
與平陽公主夫妻兩個一起讀書的時候,看到不懂的地方還能請教一下,在府外,薛朗已經放棄了,能不讀就不讀,實在蛋疼。
好在,杜淹這份疏奏,因為是公文,用典不多,薛朗連蒙帶猜的讀了,十分也能讀懂七八分,對理解影響不大。
看完了,薛朗倒是挺開心的,一者,他帶回來的並力主推廣的東西能真的起作用,救到人命,他當然開心;二者,這些也是功勞!雖然是歪打正著,但功勞就是功勞,當然可以開心。
李二看薛朗看完了,問道:“王顯說,紅薯與土豆的推廣一直由幼陽負責,為何中原各地推廣得好,關中地區卻不成呢?”
薛朗朝王顯看了一眼,答道:“稟陛下,說來關中推廣不開此事並非臣下不力,是有客觀原因的。”
“是何原因?願聞其詳。”
李二立即追問道。
薛朗道:“關中曆來便是糧產區,便於耕種,加之氣候的便利,水利設施的普及,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等緣故,風調雨順之年便能年年豐產。紅薯、土豆再好,吃上一兩頓還成,若頓頓皆以此為食,口感、口味又如何比得上糧食!關中占據天時地利人和之便,能種更好吃、口感更好的糧食,誰還會去多種紅薯、土豆呢?自然是種植糧食為首選!”
薛朗頓了頓,李二若有所思的頷首,表示認同。
薛朗續道:“臣在民部任職時,主抓紅薯、土豆的推廣,當時,選了萬思明為主管,組織宣傳隊奔赴全國各地宣揚和指導紅薯、土豆的耕種技術及便利之處,萬思明曾來回報,紅薯、土豆因耕種容易,產量又高,各地皆有種植意願,隻是,在傳統的產糧區,熱情不高,積極性也不大,特別是土豆,因為要用有水的田地耕種,種植意願都不算高。倒是紅薯,耐旱耐幹,產糧區也有旱地,到有人願意耕種。晉、陝、豫三地,除少數地方外,水田都不算多,糧產低下,對於紅薯、土豆這等作物的興趣自然極大,也願意多多耕種,算作糧食之外的補充。”
說著,意味不明的看了王顯一眼,立時便把當時各地的耕種麵積,耕種的種類等,皆一一道來,如數家珍。然後薛朗還推算了一番,順便估計了一下今年這幾個地方的紅薯、土豆的收成,解說了一下杜淹疏奏上未言及的一些情況,聽得殿上大臣頻頻側目,即便李二也是目現異彩,唯有王顯如喪考妣,臉色灰敗。
薛朗特意看王顯的那一眼,殿中大臣並李二都是人精,自然看到了。杜如晦暗自發笑,讚頌道:“久聞薛駙馬博聞強記,有過目不忘之能,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佩服佩服!”
這是穿越者的福利啊,又不是自己的真本事!
薛朗被誇得有些心虛,連連拱手道:“過獎,過獎,博聞強記不敢當,不過就是記性好些。”
杜如晦笑道:“隻是記性好嗎?在我看來不然,若無有刻苦與勤奮,隻靠好記性,則也是諸事不成的。想來其中定有駙馬踏實勤奮之功,否則,如何過了數年仍能如數家珍?仍能隻憑舊數據便能大致推斷出近年情況?蓋因當初乃是用了心去學、去做,於民部諸事了如指掌,方才有今日之如數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