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章 辯論中的邏輯技巧(10)(1 / 2)

相愛的人之間不應該過於兜圈子。但是,人們不會輕易改變已經明確表示的態度和立場,為了達到說服人的目的,我們仍然不妨先把自己的觀點藏起來,再和對方兜兜情感的圈子,待到事理通暢明白,再稍加點撥。

意大利知名女記者奧裏亞娜·法拉奇,以其對采訪對象挑戰性的提問和尖銳、潑辣的言辭而著稱於新聞界,但是,繞彎子的提問方式也是她取勝的法寶之一。在采訪西方評論界認為專橫、殘暴的巴基斯坦總統阿裏·布托的時候,法拉奇不是直接問他“據說您是個法西斯分子”,而是將這個問題轉化為“據說您是有關墨索裏尼、希特勒和拿破侖的書籍的忠實讀者”。

從實質上講,這個問題同“您是個法西斯分子”所包含的意思是一樣的,而轉化了角度和說法的提問,可以會使采訪對象放鬆警惕,說出心中真實的想法。

某青年教師想接姨媽來城裏治病,但不好直接對妻子說,擔心妻子不同意,弄得不快活,於是這一天早早回家做了一鍋紅棗飯。妻子下班回來,端起碗就高興地問:“這棗真甜啊,哪來的?”丈夫說鄉下姨媽捎來的。妻子不無感慨地說:“姨媽想得可真周到啊,年年捎棗來!”丈夫說:“那還用說,我從小失去父母,就是姨媽把我撫養大的嘛!”妻子說:“她老人家這一生也真夠辛苦的。”稍停,丈夫忽然歎了口氣,說:“聽捎棗的人說,姨媽的老胃病又犯了,我想……”不等丈夫把話說完,妻子說出了丈夫想說還未說出的話:“那就接來唄,到醫院好好治治。”

這位教師的目的就這樣達到了。

鄭板橋早年家貧,一年除夕賒了一隻豬頭,剛下鍋,又被屠戶要了去轉手賣了高價。為此他一直記恨在心。直到後來到山東範縣做官,還特別規定殺豬的不準賣豬頭,自己吃也要交稅,以示對屠戶的懲罰。夫人感到不妥,一天,她把一隻老鼠吊在房裏。夜裏老鼠不住地掙紮,鄭板橋一宿沒睡好覺。他埋怨夫人,夫人說她小時候好不容易做了件新衣裳,被老鼠啃壞了。鄭板橋聽後笑了:“興化的老鼠啃壞了你的衣裳,又不是山東的,你恨它是何道理?”夫人說:“你不是也恨範縣的殺豬的嗎?”

鄭板橋的夫人通過比照,用情感兜圈子,然後畫龍點睛,終於說服了鄭板橋。

◎繞開對方的避諱點

20世紀30年代,美國費城電氣公司的威伯到一個州的鄉村去推銷用電。他來到一位老太太門前沒想到吃了個“閉門羹”,威伯再次叫門,門勉強開了一條縫,威伯說:“對不起打擾您,我這次並不是來推銷用電,而是來買幾個雞蛋”。

老太太消除了一些戒備,把門開了一點,探出頭來懷疑地望著威伯。威伯繼續說:“我看見你喂的多明尼雞種很漂亮,想買一打新鮮雞蛋回城。”

聽到這些,老太太態度溫和了許多,和威伯聊起了雞蛋的事情。但威伯指著院子裏的牛棚說:“老太太,我敢打賭,你丈夫養的牛趕不上你養雞賺錢多。”

老太太被說得心花怒放。長期以來,她丈夫總是不承認這個事實。於是他把威伯視為知己,帶他到雞舍參觀。威伯邊參觀邊讚揚老太太養雞經驗豐富,並說,如果能用電燈照射,產的蛋會更多。老太太似乎不那麼反感了,反而問威伯,用電是否合算。當然,她得到了完滿的解答。兩個星期後,威伯在公司收到了老太太交來的用電申請書。

威伯以迂為直,解除老太太戒備,智取說服成功。

在論辯過程中,有時有意避開對方的諱忌點,繞道而行,選擇對方感興趣的話題談起,從而消除對方的敵意和不滿,一見時機成熟,話題一轉,馬上拋出自己真正的命題,當對方跟著你走完一段路程的時候,對方已經不自覺地向你的觀點投降了,這樣解除對方戒備,能夠巧達說服目的。在運用這種方法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要順著對方的心理趨勢進行論辯。順著對方的心理趨勢,很重要的是以對方的認識基點為起點。不管對方認識如何,它總是一個客觀存在。因此,使用此法最忌諱的是一開始就提出分歧觀點。

二是要積極主動地表示對對方的認同和肯定。在論辯時,對對方的談話中表現出來的觀點,隻要是同意的,就應立即作出表示讚同的反應,但不宜太直接、太露骨。辯者要表現得若無其事,和對方談些他們感興趣的事,使自己的誠懇感情滲進對方意識裏。要巧妙尋找話題,要適時適度讚美,通過你的發揮,對方與你的共同點得到了強調,有助於抵消對立的情緒。

★簡單歸納,全麵論證

過去,某縣來了一個新縣官。當地一個財主李百萬聽說這個縣官也姓李,就想借同姓去巴結巴結他。他以為,有了李姓的縣官做靠山,就再也不怕十疤子這樣的窮鬼搗亂了。於是,他送了很多禮物給縣官,還送了一塊大金匾,上麵寫著“樹大根深”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