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展指數=預期壽命指數+教育成就指數+生活水平指數。
預期壽命指數根據出生時的預期壽命計算;教育成就指數根據成人識字率(占教育指數三分之二的權重)以及小學、中學和大學綜合入學率(占教育指數三分之一的權重)計算;生活水平指數根據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計算,以購買力平價(PPP)美元計值。這三個指數是按照0到1分級的,0為最壞,1為最好。在算出每個指數的等級以後,對他們進行簡單平均,便得到一個綜合的人類發展指數。然後按指數的高低對世界100多個國家進行排序。
人類發展指數分為三組:低人類發展指數(0-0.50),中等人類發展指數(0.51-0.79),高人類發展指數(0.8-1)。根據《2003年人類發展報告》的數據,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721,在175個國家和地區中屬於中等人類發展指數行列,位居第104位,根據最新公布的《2004年人文發展報告》,我國的人文發展指數為0.729,比上年的0.722提高了0.007個百分點,其中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745,比上年的0.721提高0.024個百分點。中國人文發展指數增幅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3個百分點,位次由上年的第104位上升到第94位,這表明改革開放促進了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斷提高。
根據《2005年人類發展報告》指出:中國在一些領域取得了曆史上人類發展方麵最快的進步,2005年中國人類發展指數比1990年上升了20位,排名列於第85名。但是報告同時指出,中國的社會發展已經落後於經濟發展,因此中國目前麵臨的挑戰就是將其令人矚目的收入增長轉化為非收入方麵的人類發展的可持續增長。
人類發展指數是一個正在完善的指數,它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發展不斷增加新的內容。
《1995年人類發展報告》又特別提出了性別發展指數、性別賦權尺度兩個指標,反映人類發展中性別不平等的綜合指標。性別發展指數與性別賦權尺度一樣,使用相同的變量衡量相同方麵取得的成就,但性別發展指數考慮了男女之間成就的不平等。性別賦權尺度衡量在經濟和政治機遇上的性別不平等。
《1997年人類發展報告》又引進了人類貧困的概念,並形成了一個綜合測量指數。人類發展指數衡量人類發展的基本方麵的平均成就,人類貧困指數衡量這些方麵存在的剝奪情況。人類發展的概念比用任何其他綜合指數,或使用一係列詳細的統計資料指標來表示都要更加深刻和豐富。
人類需要一種簡單的工具來監督人類發展的進程。而人類發展指數、性別發展指數、性別賦權尺度以及人類貧困指數,為人們提供了一國人類發展的簡要信息,它比較全麵、準確地反映了一國在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方麵取得的偉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