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企業價值(2 / 2)

企業價值的評估用公式可表示為:

企業價值=單項資產評估價值之和-負債現值+商譽價值

其中,現金化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所持證券、其他可現金化資產。而商譽價值其實也就是無形資產。像《商業周刊》公布的“全球知名品牌100強”,可口可樂、微軟、IBM、通用電氣、英特爾等等的“品牌價值”,使用的方法也離不開上述這個企業價值評估的基本公式,隻是具體的操作過程更為複雜而已。尤其是商譽價值的評估,會涉及很多有關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經營競爭狀況和科技發展水平等因素,使工作變得比較複雜。

企業價值還可用如下的方式表達:

企業價值=目前淨資產市場價值+以後經營年限內可能回報的現值之和

這種方法更側重對未來贏利能力的預測。但是,實際操作時,未來回報如何準確估計,可能經營年限如何準確估計卻是一個難題。因為未來的不確定因素太多,要找出衡量這些因素的標準,才有可能找出評估企業價值的方法。其中,關鍵在於企業為所有者能帶來多少回報?包括股利、出售股權換取現金的可能等,都是不確定的。報酬越多,企業價值就越高。然而,如果未來風險太大,即使未來報酬很高,也會使人望而卻步。所以,企業盈利能力與即將麵臨的風險狀況與水平高低,是企業價值評估需要考慮的兩個重要因素。

企業的資產,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它們其實僅是企業的“硬件”,如何運用這些資產去創造企業最佳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軟件”。這個軟件即是企業管理者的經營能力、創新能力、管理方針與經營運作機製,以及這個企業所擁有的人才資源。所以,要正確估計一個特定企業的價格,不僅要看“硬件”,還要看“軟件”。在評估實務中,由於牽涉因素多,要把所有因素全部貨幣化或量化相當困難。因為雖然有的因素,比如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道德的、心理的、人才素質等非經濟因素越來越深刻地影響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麵,但確實沒有什麼成功的先例可以把它們的影響準確量化。因此在評價企業價值時,應該再將那些非量化或不可計量的影響因素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考慮進去,用評分或分數化方法將它們間接量化,將其變為各類修正指標,然後再進行對企業價值的綜合、全麵的判斷。修正係數指標的計算比較複雜,在此不一一贅述。

為保證計算企業的內在價值過程的合理性,必須通過有力證據尋找具有長期、安定獲利能力,並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企業。並不是每個企業都能計算出其內在價值的。巴菲特有一個投資原則:不投資於新興企業和高科技企業,上述原因正是他的理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