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梟雄錄03(1 / 3)

第三章 再逃東京

東京城裏麵的事情就不必再說了,其實韓通和紅梅年輕,隻不過當時被趙匡胤他們打暈過去,過一會便醒過來了,沒有什麼大礙。隻是老鴇畢竟年老體弱,被趙匡胤這一腳卻真的踢死了,但老鴇這樣的人,在當時是沒有什麼地位的,死了也就死了。宦官們也隻不過想借這個事情給趙弘殷一點教訓,加上趙匡胤已經逃離了東京,皇帝也親下諭旨責罰了趙弘殷,這事情很快就不了了之了。翠紅樓換了一個老鴇,繼續招待著來自四麵八方的客人。趙弘殷依然當著自己的禁衛軍統領。羅彥威和張光遠雖然和事情有牽連,畢竟人命不是由他們傷的,加上他們的父親暗中活動,最後也沒有什麼懲罰,隻不過被關在府裏不準出去,時間一長,這件事情就慢慢被人淡忘了,但是畢竟通緝令還在刑部留底,若是趙匡胤貿然回東京,還是有很多不可預測的風險,於是趙弘殷還是嚴令大名府的遠親,千萬不能放趙匡胤回來。

回頭再說趙匡胤,自從傷了人命,逃出了東京城,便一路向北,直奔河北大名府而去。起初心裏害怕,趕路便非常著急,過了兩天,已經離了東京地界,身邊看到的景物風情民俗,都和東京大不一樣,再加上路邊也沒有發現捉捕自己的文書,心情便逐漸輕鬆下來。畢竟是少年心氣,反而走馬觀花,查看起沿途的風情來了。這是趙匡胤長這麼大首次獨自外出遊曆,雖然說年幼的時候,曾經隨同父親南歸中原,但當時隻不過是一個小孩,隻顧念著玩耍,根本沒有注意過沿途的事物。這次獨自一人行走江湖,不知天高地厚,沿途逗留,加上生性豪爽,反而結交了不少草莽英豪。若是遇到一二知己,幹脆就地停留,喝酒論武,他臨走時母親害怕他路上吃苦,悄悄的給了他不少體己銀子,所以他這一路上過得是萬分逍遙,比在東京城還要愜意幾分。就這麼走走停停,過了有一個月才到了大名府。按照父親叮囑的地址,找到了自家遠方的堂哥那裏。

他這個遠方堂哥姓張命文廣,本來當年是去東京謀生,求到了趙弘殷門下,趙弘殷唯恐留他在東京城落人把柄,想起大名府的統軍原來是自己的部下,便寫了一封推薦文書,讓他到大名府謀職。他在大名府做事勤勤懇懇,很受統軍賞識,這麼幾年下來,已經混成了馬軍營的統領。逢年過節想起當年趙弘殷的舉薦之功,都要派人去送點土特產表示感謝。隻是由於軍務繁忙離不開,所以一直沒有能夠親自去東京表示感謝。趙弘殷在趙匡胤走後,便立即讓人送信過來告訴他事情的真相,讓他為趙匡胤在營中找個事情幹。但這趙匡胤走得慢,信都已經來了大名府好長時間了,趙匡胤還沒有來。這張文光眼看有機會能報答恩情,早就已經盼著趙匡胤前來,可是左等不來右等也不見,還以為趙匡胤路上有了不測,心裏麵還在琢磨該怎麼給趙弘殷回信呢。突然聽到有人稟報說,有個紅臉青年在營外求見統領,操一口東京口音,說是來投親得。聽了以後大喜,連忙讓人把趙匡胤叫進來。趙匡胤進來以後見禮完畢,又呈上趙弘殷的書信,張文光看了之後確定無疑,兩個人一敘年庚,張文元比趙匡胤要年長好幾歲,便稱張文光為兄。兄弟兩個人略微敘談了一會,看天色已經不早,張文光便讓人帶趙匡胤下去休息。自己卻在這裏苦思冥想,究竟要怎麼安排趙匡胤。雖然說趙弘殷對自己有恩,又是遠方親戚,堂弟來了這裏,自然要用心招待,好好的重用。隻是這堂弟卻是在東京吃了官司的,若是長久的留在自己身邊太過招人眼目,說不定哪天被人發現告發了官府,到時候自己可以脫不了幹係。對自己的前程可是大大有影響。可要是說不管這事情,給點錢把趙匡胤打發了,將來在趙弘殷麵前可就有點過意不去了。最好是現在能有個地方,既能安排趙匡胤前去,又不會太招人注意,這樣過個幾年,等到東京那邊事情的風頭逐漸過去,再把趙匡胤親自送回去,這麼一來,豈不是兩全其美。隻是這大名府也是繁華之地,卻去哪裏找這安全的地方呢?把張文光難得在屋子裏團團亂轉,突然從偏院中傳來一陣馬嘶,不由得一拍大腿,高興的說了一句:“好地方啊”。隨即便找人去安排不提。

第二天張文光白天去大名府應卯,處理營中的事物。安排了幾個兵卒,領著趙匡胤在大名府城中閑逛。兵丁們見趙匡胤是統領的遠親,自然是著意巴結。趙匡胤又是個慷慨之人,不用兵丁們花一分銀子,吃喝都由他來買單,這一天玩的酣暢淋漓。到了晚上,張文光在府中設宴為趙匡胤接風,酒過三巡,便對趙匡胤說:“叔父既然把堂弟你交待給我,我自然要為你找點事做,這大名府也是朝廷管轄之地,府堂上也壓著拘捕你的公文,若是安排你在府城做事,改天被人發現告發出去,也是多有不便。我現在掌管馬軍營,下轄有個軍馬場,是專門為馬軍營訓練軍馬的場所,離城有三十裏地,雖然說遠了點,但是那裏卻比較安全,除了我會不定期的安排人去領軍馬,便隻有附近的幾個村落的百姓。那軍馬場有十幾個兵卒駐守,負責人本來是一個老兵,前段時間曾經向我告假,說是年事已高,不能再在軍中任職。正好堂弟你來了,若是不嫌棄的話,隔天哥哥便親自陪你過去,接管了那軍馬場。軍馬場的事務也不用你操心,下麵的兵丁他們都知道該做什麼,你便安心呆在那裏,若是心煩便可去附近的村落中喝酒散心;若是有心便也可跟著那些老兵們學學馭馬之術。弟弟你意下如何?”趙匡胤既然來到大名府,自然一切聽從張文光的安排,當即表示感謝,兩個人繼續暢飲,第二天收拾一下行李,張文光便親自陪同趙匡胤出城,來到軍馬場,和老兵辦理了交接,又領著他熟悉了一下周圍的情況,便和他道別,留趙匡胤一人在軍馬場安身。

趙匡胤卻毫不介意,當天晚上,他便出錢讓人去采辦了酒肉等物,把軍馬場所有的兵丁都叫過來,大家坐在一起喝酒吃肉。軍馬場的都是老兵,見趙匡胤是統領親自送過來的,自然知道他們關係不一般,又見趙匡胤雖然年少,卻是慷慨意氣,心裏麵也是暗暗佩服。隨口打問趙匡胤的情況,趙匡胤也好不隱瞞,將自己在東京為朋友出頭,誤傷人命之事都和盤托出,反而更加贏得了這些老兵的信任,各自拍著胸脯說,不過殺了一個老鴇而已嘛,又什麼大驚小怪的,趙管事你大放寬心在此居留,東京的命令在此處可不好使,那張統領又是你本家親戚,誰敢在大名府給你上眼藥,我們這些老哥們也斷不會輕饒他。趙匡胤連忙敬酒給大家,說自己從未處理過軍馬場的事務,還要拜托他們。兵士們都哄然應諾道說這些事務都非常簡單,趙管事你隻不過來避避風頭,不用太操心這裏的事情,隻要放心交給我們就行了。趙匡胤大喜,一群人盡歡而散。

自此後趙匡胤便留在了軍馬場,他將自家住所後麵整理出一塊場地,仿照原來家中的模樣建造了一片演武場,平時除了攻讀兵法,就在屋後練習武藝,不然便去軍馬場上挑選戰馬馳騁原野。軍馬場的事務也確實簡單,說穿了隻不過就是養馬,按時讓公馬和母馬配對,生出小馬來再訓練成戰馬,最後按時交付給馬軍營使用。趙匡胤剛開始來騎馬時,老兵們都怕他出事,派給他的都是訓練好的戰馬;後來有一次,有匹小馬性子剛烈,非常難以馴服,正好趙匡胤前來,看到老兵們一個個被這小馬摔下背來,當即起了好勝之心,不顧老兵們的百般勸阻,非要自己上前去馴服此馬不可。畢竟年輕好勝,最後竟然將這匹烈馬馴服,老兵們都讚歎不已,自此後凡有馴服不了的劣馬,都來找趙匡胤。趙匡胤以前雖然略通馬術,畢竟經曆較少,在這軍馬場一呆兩年,胯下換過不少戰馬,自此後馬術十分精通。這卻也算的時避禍大名府的一項意外驚喜吧。

一眨眼幾年便過去了,趙匡胤在軍馬場呆的十分愜意,除了能鍛煉自己騎馬的本領外,閑來無事便聽軍馬場的老兵們談論他們當初經曆的戰鬥,老兵都是因為年老不能上陣打仗才退下來養軍馬的,但是你想能在亂軍中逃了一條性命的人,個個都有無數寶貴的經驗,現在碰到趙匡胤都向他和盤托出。趙匡胤原來所學的兵書陣法本來是死的,聽老兵們一講,登時都在眼前活起來,原來的理解又加深了幾分。這麼幾年過去,原來懵懵懂懂的少年已經是滿腹謀略,性格也比以前沉穩了許多。有時候夜深人靜的時候,想起來自己當年魯莽,誤傷了人命,這麼多年都不能在父母麵前盡孝,也是十分悔恨。有幾次動了思鄉之情,想要偷偷徽東京看一眼,都被張文光所阻止。畢竟事情還沒有結束,要是回去又被小人抓住把柄,恐怕自己也要受連累。所以多年來隻是通過張文光來為他們家裏傳遞信息。知道父親母親現在依舊安康,弟弟趙匡義也已經娶親,自己的夫人賀金蟬仍然在家謹守婦道。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這天趙匡胤正和幾個老兵在一起談天,突然遠處塵土飛起,有一隊騎兵從遠方急速馳騁而來,趙匡胤他們止住話頭,起身觀看。見為首的是張文光,滿臉喜色,遠遠的看到趙匡胤就高聲喊起來:“兄弟,大喜事啊,哥哥特地給你報喜來了。”說話間馬匹已經到了近前,張文光從馬上跳下,趙匡胤連忙迎上前去問道:“有什麼喜事,還要勞動哥哥親自前來?”

張文光哈哈一笑說:“其實不是什麼喜事,反倒是件悲事,隻不過這事情對於兄弟你來說,卻是件大喜事。走,進屋裏去,讓哥哥慢慢告訴你。”兄弟兩個攜手進了屋子,張文光看看屋內再沒有其他的人,悄悄對趙匡胤說:“剛才我接到了朝廷的信報,幾天前後漢高祖劉知遠已經病故,他的兒子劉承佑現在繼位當了皇帝,這事情可不就是悲事,但對兄弟來說卻是天大的喜事啊。”

趙匡胤聽得有些糊塗:“先帝駕崩這是國喪啊,對我有什麼可喜之處?”

張文光急得一拍大腿說:“兄弟你怎麼糊塗了,先帝駕崩雖然沒有可喜之處,但是新君即位,按照慣例,等到安葬先帝之後,必然要更改年號,大赦天下,到時候全部有罪之人都被赦免無罪,這對兄弟你來說,可不就是大喜的事情麼?”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趙匡胤聽到張文光這麼一說才恍然大悟,當時就激動得眉開眼笑說道:“這麼說來,我現在就可重新回到東京了?我這便收拾行囊準備出發。”說著便要去整理自己的行裝。張文光連忙攔住他說道:“兄弟何必如此著急,先帝才剛剛駕崩,新君還沒有來得及發布大赦天下的旨意,且等一段時間,等到旨意下發過來,我看看赦令上有沒有兄弟的名字,隻要能得到皇帝的赦免,兄弟你便可立即返回東京了。”趙匡胤一想也是,但是心裏終究還是激動,高興得手舞足蹈,吩咐左右預備酒席,就在這裏招待張文光。兩個人盡歡而散。張文光走後,趙匡胤當即開始整理交接事務,預備行裝。又過了幾日,果然新君下令大赦天下,趙匡胤的名字赫然也在赦免之列。趙匡胤早已歸心似箭,一旦得到消息,當即起身去和張文光告辭,張文光又送他千兩銀子作為盤纏,趙匡胤百般推辭不肯接受。張文光推心置腹的說道:“兄弟,你在哥哥這裏幾年,哥哥雖然不經常在你身邊,但是零零星星也聽人說起過你的事情,你在哥哥這裏猶如龍戲淺水,隻不過時乖命蹇,一時走了背運而已。以你的才華和你的為人,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就算是哥哥將來恐怕也要靠著你這棵樹乘涼呢,所以這點盤纏,你無論如何不能推辭,以後飛黃騰達的時候,記得當日也曾受過哥哥的一點照顧就可以了。”趙匡胤眼看推辭不過,便也不再推辭,後來他做了大宋開國皇帝,張文光果然也沾光,做了大名府的統軍。

當下趙匡胤離了大名府,一路急趕,直向東京城而去,恨不得肋下生出雙翅,眨眼便回到自己的家中。可是原來他在路上結交的那些草莽英豪,這時也已經得到了消息,早已經派人打探好了他的行蹤,沿路不停的為他慶賀。趙匡胤拗不過情麵,走一處吃一處醉一處,本來想早點回家的,可是一路上應酬耗費了不少時間,等到了東京地界時,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個月。趙匡胤也顧不得休息,連夜趕路,中午時分便回到了熟悉的東京城,也顧不得觀看這幾年來東京的變化,直奔家中而去。

府門口的家丁突然看見大少爺回來了,真是喜從天降,連忙將他迎入府內,趙匡胤將包裹朝家丁一丟,打聽到現在母親便在後堂,當即朝後堂奔去,進了屋內,趙夫人正坐在桌旁,旁邊陪著兩個丫鬟聊天解悶。趙匡胤二話不說便撲通一聲跪倒在母親麵前,激動的喊著母親。趙夫人猛然見一條大漢衝了進來,開始還有點慌張,看大漢居然跪倒在地口稱母親,連忙仔細打量大漢的容貌,原來便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兒子,喊了一聲我的兒呀便泣不成聲,趙匡胤也是滿麵流淚,母子兩人緊緊的抱在一起痛苦失聲。過不多時,趙匡義接到消息也趕過來,母子三人抱頭慟哭,互相敘述著別後的離情。圍觀眾人無不落淚。過了好大一會,三個人才止住悲聲。趙匡胤看父親一直都沒有出現,於是問母親道:“母親,父親現在哪裏?”母親回答說:“你父親今天出去上朝,現在還沒有回來,他肯定還不知道你已經回來了,就不要讓人通知他了,等他晚上回來給他一個驚喜吧。”趙匡胤點頭稱是,趙夫人心疼兒子,看他趕路趕得急,一身的風塵仆仆,當即讓人把趙匡胤送到房屋中去,賀金蟬也是欣喜萬分,又指揮家人燒了熱水,讓趙匡胤沐浴更衣,等著晚上和趙弘殷會麵,一家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