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東京稱帝
郭威縱兵衝入了城內,先顧不上許多,自己催馬來到了原來故居所在地,大門庭院和房屋都還在,可惜就是裏麵沒有一個人,郭威站在空無一人的院落裏,大哭了一場,這次卻是真哭。王峻也是一般,進到城中先回到家中,可惜已經是空空如也。因此上心中激憤,叫過手下的兵丁來,告訴他們將京城的各個大門都看住了,不要放一個人出城,然後就縱兵開始搶劫城內的百姓。可憐東京城內的百姓,被亂兵鬧得一塌糊塗。亂兵越搶越凶,夜以繼日,整個東京城內煙火衝天,到處都是被搶掠一空的百姓,屍體遍地。趙匡胤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逃離東京後第一次返回,竟然是如此景象。他剛剛進城便趕緊跑回家中去探望,這才知道父親已經被派到外地去任職,母親和兄弟趙匡義倒是還留在城中。母親前段時間也曾聽說郭威部隊的前鋒是個姓趙的紅臉漢子,還在心中納悶說,聽上去非常象我那大郎啊。等到趙匡胤真的出現在麵前,母親便問他說:“你這是從哪裏來的?”趙匡胤回話說:“我在外麵如此這般,後來便去了鄴都,幸而被郭威所賞識,這次引軍來東京逼宮,便讓我擔任左軍前鋒,所以進城以後第一件事情,便是回來探望母親。”母親慨歎不已說:“現在國家如此動蕩,也難怪你會如此回來。要是放在以前,你們如此行徑,完全就是謀反,我們全家絕對不能容你,可是現在這後漢氣數已盡,就算不是郭威進城,恐怕也會有什麼張威李威進城。孩兒你回來便好,隻是要看管好軍士,我們曆經多年戰亂,見過多少次血火屠城。知道這些當兵的,一碰到攻下城來,必然要在城內四處搶劫,你們帶兵的因為將士們拚命,有時候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是這東京好歹也是都城,若是搶劫的太過了,把老百姓嚇壞了,恐怕江山也難以坐穩。”趙匡胤點頭稱是,前兩天由於郭威有其他事情,因此並沒有召集大家,趙匡胤就呆在自己家中。眼看著城內逐漸有人在搶劫,先去調了自家左軍的一班人馬來,將自己家守了個嚴嚴實實。又過了兩日,眼看城中大亂,母親也催促他出麵。他想著郭威問個究竟,可是倉促間也找不到,於是下定決心,回頭去營中找到韓通,由韓通引了五百軍士,沿城捕捉那些擄掠百姓的兵士,趙匡胤則領了二十名弓箭手,都是他在軍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射箭好手,一行人來到東京城的中心,趙匡胤揚聲大喝道:“郭將軍被你們所脅迫,無奈進入京城,本意是想找皇帝講講道理,可不是要你們來胡作非為。你們如此做法,既傷了京城百姓的心,也汙了郭將軍的名。”說著話,便指揮弓箭手們朝那些正在劫掠的士兵們射箭。加上韓通引兵在後麵驅趕,亂兵被射殺了數百名,這才知道害怕,悄悄的溜回到營中去。城中的居民這才得到安全。也幸虧趙匡胤和韓通這一番動作,不然這東京城,恐怕也會被殺的空無一人。因為有這一回事,所以後來趙匡胤陳橋兵變,滿城百姓都不慌不忙,知道他不會派兵來搶劫,這也可算是為趙匡胤日後稱帝,先種下了一筆。
這邊卻說郭威,原來這幾日也沒有閑著,和王峻一同入宮去見太後,名義上是問安,實際上就是要探探李太後的想法。劉承佑既然已經死了,李太後也無可奈何,不能挽回,於是流了一會眼淚便說道:“當日我就曾經勸他不要去陣前,那裏形勢混亂,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可他就是不聽,結果落到現在這個下場。你們也不用擔心,這件事情不怪你們,現在你們既然已經入城,當年事情的元凶蘇逢吉也已經死亡,想必也心滿意足了吧。”郭威連忙跪下說:“郭威本來就沒有要入城的意思,現在情勢如此,還希望太後你出來主持大局,以後軍國大事,都要你太後知道,然後同意才能施行。”李太後也不多說話,隻安排郭威先去為劉承佑發喪,然後就去找舊日的大臣們商量一下,看看立誰為儲君。郭威唯唯諾諾而出,立即安排人把劉承佑的屍體弄回來,然後好好的發喪,同時召集在京的眾文武大臣,要他們趕快前來商議,看定一下劉家還有誰能當皇帝。
太師馮道這個著名的不倒翁先來了,郭威看見他,便和以往一樣下台階去叩拜,馮道居然毫無反應的承受了,郭威心中已經是老大不情願,心想我這番領兵入京,何等威風,你馮道隻不過一個老匹夫,我給你三分顏色,你居然就想開染坊了。偏偏馮道嘴上還不肯饒人,冷笑著對郭威說:“郭將軍這次入京,可算是不容易啊。”說完就撇下郭威進去見太後,把郭威在外麵氣得夠戧,要不是還繼續演戲,估計早就派人衝進宮去,幹脆連太後馮道一並殺了。宮裏麵太後和馮道商量了半天,才擬出一道教令來,馮道拿著教令出來朗聲讀道:
“維高祖皇帝,翦亂除凶,變家為國,救生民於塗炭,創王業於艱難,甫定寰區,遽遺弓劍!樞密使郭威、楊邠,侍衛使史弘肇,三司使王章,親承顧命,輔立少君,協力同心,安邦定國。旋屬四方多事,三叛連衡,吳蜀內侵,契丹啟釁,蒸黎恟懼,宗社阽危。郭威授任專征,提戈進討,躬當矢石,盡掃煙塵,外寇蕩平,中原寧謐。複以強敵未殄,邊塞多艱,允賴寶臣,往臨大鄴,疆埸有藩籬之固,朝廷寬宵旰之憂。不謂凶豎連謀,群小得誌,密藏鋒刃,竊發殿廷,已殺害其忠良,方奏聞於少主,無辜受戮,有口稱冤。而又潛差使臣,矯齎宣命,謀害樞密使郭威,宣徽使王峻,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王殷等。人知無罪,天不助奸。
今者郭威,王峻,澶州節度使李洪義,前曹州防禦使何福進,前複州防禦使王彥超,前博州刺史李筠,北麵行營馬步都指揮使郭崇威,步軍都指揮使曹威,護聖都指揮使白重讚、索萬進、田景鹹、樊愛能、李萬全、史彥超,奉國都指揮使張鐸、王暉、胡立、弩手指揮使何贇等,徑領兵師,來安社稷。逆黨皇城使李業,內客省使閻晉卿,樞密都承旨聶文進,飛龍使後匡讚,茶酒使郭允明,脅君於大內,出戰於近郊,及至力窮,遂行弑逆,冤憤之極,今古未聞。今則凶黨既除,群情共悅。神器不可以無主,萬幾不可以久曠,宜擇賢君,以安天下。河東節度使崇,許州節度使信,皆高祖之弟,徐州節度使贇,開封尹承勳,皆高祖之男,俱列磐維,皆居屏翰,宜令文武百辟,議擇所宜,嗣承大統,毋再遷延!特此諭知。”
隻這一道教令,就把這弑君的罪過,從郭威的身上輕輕悄悄的抹去了,郭威聽了大是歡喜,於是召集群臣,讓大家按著教令所言,趕緊選一個嗣君出來。當時劉知遠的三個兒子,隻有一個劉承醺在擔任開封府尹,既然現在要選嗣君,大家自然第一個想起他來。郭威首先說道:“先祖三子目前隻有承醺健在,自然是要選他了。”其他官員都轟然讚同,於是把大家的意見進宮裏去告訴太後。太後聽了以後說:“承醺依次當被立為儲君,也算的上是名正言順,隻是他自從開封府尹上卸以後,便得了一種怪病,現在每天就在家中的床上躺著,不能起身,如此怎麼可以能繼承大統呢?”郭威聞聽太後如此說,卻是有點不信,於是讓人來到劉承醺府上,說要見一麵。家人便把劉承醺抬了出來,郭威一看這才無話可講,於是重新召集眾人商議。
眾人聽說劉承醺原來如此病重,都是麵麵相覷,郭威便問王峻道:“要是這樣的話,該如何是好呢?”王峻左思右想,劉知遠的三個兒子都沒有子嗣,隻有劉知遠的弟弟劉崇有個兒子名叫劉贇,現在擔任徐州節度使一職。於是開口說道:“既然如此,隻有擁立徐州節度使了。”郭威沒想到王峻如此不開竅,他的本意,是想著王峻順勢就說擁戴自己為帝,沒想到這家夥還真想出了一個繼承人,由此上開始對王峻有點嫉恨。後來借故殺了王峻兄弟,其實是從這裏埋下的禍根。眾人聽王峻說出劉贇的名字,都紛紛表示讚成,隻有郭威一人沒有表示意見,推托說明天到朝堂上再仔細商議吧。到了第二天,在朝堂上詢問眾人的意見,眾人都願意立劉贇為帝,這可氣壞了郭威,於是淡淡的道:“本來時候已經不早,不應該去打擾太後,不過事情緊急,我這便進宮去問問太後的意見。”誰知道太後也是一般想法,隻把郭威一個人晾在這裏,無奈隻得讓人去擬寫旨意,然後派馮道去迎立劉贇會東京登基。
馮道是個著名的圓滑人物,聽說讓自己去徐州迎立劉贇,不由的暗自吃驚,他早就知道郭威不願意立劉贇為帝,隻不過群臣都如此意見,他不好反駁便是。現在讓自己去迎立劉贇,這可不是件好辦的差使,還是想辦法推托了好。於是和郭威商量道:“我已經年紀老邁,實在是走不動道路,奈何還讓我去徐州這麼遠的地方。郭將軍你行行好,另外派個人去吧。”郭威微笑著說:“太師你威名遠播,德高望重,這次迎立嗣君,除了你之外,其他人何等何能,能夠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馮道半信半疑的問道:“郭將軍你此言當真?果真想讓馮道把劉贇迎立回京?”郭威也賭咒發誓道:“太師休要懷疑,蒼天在上,郭威沒有二心。”馮道無奈,隻得出了京城南下去迎接劉贇,路上對從人們說:“我這一輩子不胡說,但這次卻不得不胡說八道了。”
這邊馮道出發去接劉贇,北方卻不安定,契丹原來在石敬瑭的時候得到了幽雲十六州,後來劉知遠建立後漢,逐漸都奪了回來,契丹人當然不甘心,一直都在邊境上虎視眈眈,這次一聽說中原有了內亂,認為是個機會,當即派兵馬前來襲擊。已經到了封丘和饒陽地界。消息傳來,朝野震動,李太後雖然是個女流,也知道在這種情況下,隻有仰仗郭威。於是立刻命令郭威率領軍隊北伐去抗擊契丹,國家的事情都交給王殷,國內的軍事都交給王峻掌管,郭威一看王殷王峻還都是自己的人,沒有什麼放心不下的,於是立即點起兵馬,浩浩蕩蕩就朝北而去。
到了滑州地界時,突然後麵有人大喊著說有聖旨到來,郭威聽著就一皺眉頭,心想還沒有登基就自號皇帝,這劉贇也未免太著急了。於是停下腳步,果然後麵來了一道詔書,正是劉贇在徐州接到了馮道傳達的號令,激動之下,沒有了分寸,竟然給郭威送來了這麼一道詔書。圍觀諸將見了郭威臉上的神色,知道他心裏不痛快,於是也麵麵相覷,不肯跪拜聖旨。還悄悄和郭威說道:“我們打入了京師,搶劫百姓,自己也知道這是不法的行為,但是想著將軍能夠繼承大統,必然能夠赦免我等的罪過。現在反而又讓劉家人當了皇帝,以後我們還能有什麼好日子過呢?”郭威聽了以後,心中高興,臉上卻故作驚詫的說:“怎麼能這麼胡說八道呢,還是趕緊先去趕跑了契丹兵再說吧。”於是揮軍繼續朝前走。
將士們卻早已猜透了郭威的心思,一路上走著,正是北方的冬天,陽光普照,霧氣蒸騰,眾將官都依次上前向郭威祝賀,說看到他馬前有紫氣護身,郭威隻當沒有聽到,當夜感到了檀州,大軍留宿。第二天起來吃完早餐,剛準備下令讓軍士們繼續前行,帳下的數十名將官突然衝了進來,聲如雷動,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身邊的侍從們都嚇得麵無人色,隻有郭威心中明白,返身進入內室,不慌不忙的關上了門。眾將官們衝了進來,不見郭威的麵,便問侍從郭威何在。侍從用目光示意內室,眾人於是把門撞破衝進去,跪倒在地說道:“天子應該由將軍來當,我們已經和劉氏為仇,如果再讓劉氏子孫當皇帝,我們的子孫將性命不保。”說完,也不管郭威願意不願意,就把準備好的一身黃袍披在郭威身上。這些人裏想必就有趙匡胤,所以後來趙匡胤陳橋兵變,高懷德等人將黃袍披在他身上,和今天一般無二。隨後眾人跪倒在地,口呼萬歲。郭威沒辦法禁止,隻得擺出一副哭喪臉來,倒仿佛眾人不是讓他當皇帝,而是要他上刑場。過了半天才說:“你們想要我還朝主政,我倒也同意,隻是要答應我一個條件,就是仍然以漢室為宗廟,而且對太後要必恭必敬,並且不許騷擾人民。你們能答應,我們這便立刻起程,你們若是不能答應,我寧可現在就死。”眾人自然是立即答應,於是郭威傳令下去,全軍停止前進,立即後退向東京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