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雅布賴鹽湖(2 / 2)

汽車沿鹽湖邊的道路進入鹽場,路麵坑坑窪窪,非常艱難。這是鹽堿地的典型特征。竟然有兩隻野鴨在湖麵上遊弋,白經理說它們在照吃“鹵蟲”。陽光裸露,鹽湖泛著刺目光芒。天空時而有大朵雲團排山倒海地漂移而過。灰色鹽湖水波蕩漾,天空雲團和藍天相間,遠處是一帶黃沙。有的鹽湖鹽分較濃,呈土黃色。湖邊,雪白色成品鹽堆積成巨大平台;它旁邊還有一座堆積物,本來是白色,被風吹成了灰色。大家上到白色鹽堆平坦的頂部,舉目四望,但很快眼睛就被刺傷,淚流不止,睜不開。武威電視台的何編導是民勤人,他說了句很生動的話:“眼睛羞的很!”這簡直是靈動傳神的詩語!

張利強遞過墨鏡,我戴上才勉強微微睜開眼。我們又到另外一座鹽山。大漠深處的雲團也性情豪爽,大開大合,陰晴交替。白經理指著北邊的一個山丘說,那是開發鹽湖時揭開的沙蓋堆積而成。憑高遠望,一道道排列整齊的鹽湖猶如鹽田,層次分明,別具美感。

雅布賴山區有鹽、芒硝、鐵、銅、白雲岩等礦產資源,鹽湖裏產鹽,這與古代乃至史前文化必然產生聯係。遊牧民族的青銅文化或許得到這些資源的支撐。從石器時代到大工業時代似乎隻是一瞬間。白經理說,雅布賴山裏的牧民至今還用駱駝馱著自己曬製的鹽出來換其他物品,這是遊牧文化餘緒。1998年,阿拉善右旗發現布布手印彩繪岩畫和額勒森呼特勒手印彩繪岩畫,2009年7月,阿拉善右旗文物部門文物普查時在雅布賴鎮呼都格嘎查境內陶乃高勒洞窟中發現手印岩畫。洞窟距離地麵度約20米,洞口向南,洞內最寬約6.8米、高約2米,深度約4.4米。洞窟內石牆和頂部分布著23個褐紅色和灰黑色的彩繪手印岩畫、1個褐紅色彩繪符號,畫麵大部分保存較好,23個手印岩畫中能夠辨認清楚的有11個左手手印和6個右手手印,其餘5個模糊不清。該洞窟正南方向約60米河床兩岸分布著直徑2米至8米不等的7個石圈遺址,它們是否與洞窟手印岩畫相關,有待進一步研究。陶乃高勒手印岩畫對研究人類生活史、美術史、環境演變等都具有重要史料價值和科研價值。專業人員從作畫風格、手形特征、手印顏色、作畫方法等方麵測量和比對後初步判定,陶乃高勒手印岩畫與布布手印岩畫、額勒森呼特勒手印岩畫同屬一個時期,但年代確定需要進一步論證;再往東,還有規模巨大的曼德拉蘇木岩畫。古道,古山,古岩畫,古石器,都滲透著龍首山、雅布賴的銅和雅布賴及其他大小鹽湖的鹽。那些被鹽和銅滋養得牧民後裔,在在流落何處?

雲團褪去,正午陽光異常熱烈。11:50分,我們沿著從阿拉善左旗逶迤而來的S317線向西馳騁。沙漠草灘,空曠遼闊。龍首山的姿影遠在天邊。經過中國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繼續往西南,到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鎮。

途中看到幾群正在脫毛的駱駝和一個被曬成幹屍的布穀鳥。我默默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