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砍掉三輪1(1 / 2)

創衛辦和交警大隊聯合發了一個通告後,鬆縣轟轟烈烈的禁止三輪車上路的運動開始了。

但是效果很不好,遭到了三輪車的強烈抵製。盡管三輪收了一輛又一輛,但是受限於縣城地方太小,人情世故太多,收了又在放,所以效果不佳。周猛提議,是不是將交警大隊大隊長換掉,我翻來覆去想了一晚,最後決定還是用市場的方式解決更為妥當。畢竟,過於頻繁的換人,容易引來孫誌成的猜忌。他可能會誤會我在培植自己的勢力。這就是二把手的痛苦。

市場的方式,無非就是自然淘汰。要成立出租車公司,我還得找辛桐花幫忙。這會別人連個頂子都不買,對耗費巨資成立出租車公司,更沒誰有興趣。辛桐花還是第一次來鬆縣,一切對她來說都是那麼新奇,在我的陪同下,到處走走看看,興奮得很,就像是要來安家似的。對於我提出了,先買100輛奧拓車,用500萬成立公司,“小氣!”她如此責備我,擅自做主,劃了1000萬作為啟動資金。

她現在可謂是財大氣粗了。

2000年前後,全國煤炭價格普漲,這主要是國務院走了擴大內需之路,而且確定了以房地產拉動產業鏈的GDP增速模式,迅速拉動了高能耗產業。這些產業需要煤,買方市場,正在逐步向賣方市場轉移。我從辛桐花家的煤炭價格變化上,敏銳地察覺到了這點。應該說,茂林煤礦的煤,比全國普漲還要提前那麼一些時間。茂林鎮多個大型企業,讓茂林煤礦的煤已經出現了供不應求。實際上,我離開茂林後,柯小勇並未完全按照我的設想發展茂林鎮。他不是我,既沒有我的經曆,也不是我的個性,更何況,他是一個獨立的人,需要思考和他自身利益有關的事情。在隨後到來的多個項目中,柯小勇沉溺於GDP的增速,對於環保並不那麼重視。我也不是景農田,與景農田的學術背景和他所能接觸的層麵相比,我就是一個井底之蛙。景農田早就預測到了高能耗項目的騰飛,所以他找來的項目,全是高汙染、粗放型企業。茂林遠離省城,即便汙染,也和省城無關,何況,汙染造成的惡果,要幾十年後才會顯現出來。過了幾十年,景農田也好,謝興邦也罷,即便沒死,也退休多年。這一切,都和他們沒任何關係了。他們的曆史使命,不是治汙,而是發展經濟。當然,單純批判他們,這是不合適的。任何一個國家,要想工業化和城鎮化,必然會經曆這麼一個階段。

每個從政者,承擔的曆史使命不同。

按照辛桐花的個性,本來是想買高端一點的車作為出租車,但是我沒同意。這個好比是開門市。如果裝修得富麗堂皇,顧客就會望而生畏,怕消費不起。現在用出租車去和三輪競爭,我認為,能遮風擋雨,跑得快,更安全,價格基本相當,才有淘汰三輪的可能。我還是堅持,隻能買3萬一輛的奧拓車。首先這個車很小,適合在尿巷子一樣的大街小巷鑽來鑽去,其次,油耗低,價格也就收得便宜。

經過充分準備,祝宜多請了居民代表,人大,和相關部門,主持召開了一個價格聽證會,定價為城內三元/次,長途打表。我喜歡祝宜多,那就是他對於法律法規研究得很透徹,什麼事情都能遊走在法律的邊緣。在灰縫地帶裏,遊蕩。

現在的三輪車,是兩元/次,所以出租車價格為3元/次,不打表,隻要屬於城區範圍,一律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