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18(1 / 3)

寂靜的雪野

時令剛過冬至,氣溫驟降,先是下了一場凍雨,板結的山路覆蓋著一層光滑堅硬的冰麵,接著,茫茫飄雪撒滿群山。廣袤闊大的雪野上,滄桑大伯家那棟被雪蒙住如同白饅頭似的木樓,冒出縷縷青煙彙入林莽。木樓後的山地長滿結著冰淩的樅樹和鬆樹,屋前的荒地,積雪壓折了枯槁萎縮的魚腥草和倒伏的蕨類植物,一條被人畜踐踏的雪路由山崖通往這棟木樓。單調而高亢的犬吠不時劃破這大山的寧靜。

一進入臘月,滄桑大伯就開始緊張而忙碌地準備著年節的物資,小寒那天,東天露出久違的暖陽,逞天氣晴好,他從鎮上請來屠宰手殺了豬羊,自己加工製作了香腸和血豆腐,然後,再將畜肉熏品掛滿火炕上橫梁,在柴火的烘烤中,黃澄澄的臘肉便滴出晶亮的油珠,撲鼻的清香溢滿木樓。到了大寒,離過年越來越近,滄桑大伯便做了炒麵、糯米糍粑等傳統食品,將收藏在木櫃裏的板栗、花生晾曬在閣樓上,把栓掛在木簷下的包穀棒子摘下,和著從溪裏淘出的細砂在鐵鍋中翻炒,炸出一粒粒香脆的爆米花……滄桑大伯精心而細致地做著這年節的準備,盡管辛苦勞累,但心裏充滿甜蜜與期待:原來,在冬月間,兒子寫信給他,說要帶著妻兒在除夕前趕回老家陪父親一起過年。

滄桑大伯的命運就像他的名字一樣飽經滄桑,幼年時,父母雙亡,他與祖母相依為命,長大成人後,由祖母做主娶了鄰村的瘸女桂芝,祖母去世的那一年生下兒子貴生,一家三口靠他在房前院後的山地種上莊稼,艱難地度著營生。日子雖過得辛苦,但看著兒子一天天長大,小小的木樓也讓桂芝營造得溫暖而生動有趣,這令滄桑大伯心裏滿懷希望與憧憬……貴生十歲時,桂芝在木樓前的池塘洗滌衣物時失足,不慎跌入水中溺亡,痛失賢妻的滄桑大伯獨立支撐著這殘缺的小家——貴生打從上了鎮上的寄宿製完小,這家實際上就是他一個人,兒子隻在周末和寒暑假回到這大山深處的老屋。輪到周末和放假的日子,滄桑大伯趕忙做完山地裏的活計,將鋤頭犁鎬之類的農具往場院上一扔,便匆忙走上通往山外的小路,站在離木樓百米開外的山崖瞭望。

與兒子貴生相聚一起,那真是滄桑大伯一年中最快樂的時光。在不斷等待兒子從山外鎮上學校返家的日子,貴生亦漸漸長成小夥兒,高考失利後,他選擇去廣東打工,在珠海一家電子廠作技術工作。每年臘月二十八日,他總是趕回來與父親團聚,有一年過年,貴生還帶回了一個花兒一般的女孩,那是與他同在電子廠打工認識的鄰縣姑娘,那年春節,貴生去女方家備了酒,結成恩愛夫妻,來年回家一道與父親過節時,媳婦便從繈褓裏掏出一個臉蛋粉嫩的嬰孩,原來是滄桑伯新添了孫女,他做了爺爺,老人的心裏像灌了蜜似的甜滋滋地。而一家人歡聚一堂的美好時光匆匆流過,自打那年起,滄桑大伯在山崖送別兒子、兒媳和孫女,已有三年沒有看見他們了。每年春節時,滄桑大伯站在山崖守望與等待,但他一直沒有等到他的親人歸來,貴生總是以返鄉火車票難買或者春節需要加班為由,年年留在廣東過節,每當這時,滄桑大伯總會憂慮自己的晚景:兒子是不是有了小家而不要這個老父親了呢?有時他又會寬慰自己:那手臂大的小孫女咋經得起火車上的顛簸,抑或是兒子要多加班掙回家的路費呢,他知道父親閑時喜歡喝點酒呢,難道他還要掙酒錢不成,沒錢就莫買好酒算了,我不是喝了一世的包穀燒嗎?

今年過年,兒子說好要回家,回到這荒野上的木樓,看望父親,還要帶領妻女去屋後杉林中給母親還有祖父祖母上墳……滄桑大伯得知兒子一家將在除夕之夜趕回家時,喜悅的淚珠在那張皺紋爆裂的老臉上恣意流淌。兒子要回家看望他了,他決意要讓他們過一個最喜慶最溫馨的年節。一個多月來,他按湘西山地的年俗,親手製作了不少傳統小吃和幹果小炒,他要讓他們在享用美味食物後,心裏留下一份醇香,從而記住這位常年留守在曠遠山地的空巢老者。到了臘月二十四,大雪紛飛,濃烈的寒氣凝固了山野的氣流。滄桑大伯不時撮揉著凍手,揮起竹掃帚,將牛圈豬圈清理幹淨,並在圈裏燃起積存的鬆枝,以驅除牲畜糞便的異味。接下來開始整理內務,將門窗、桌椅一一擦拭,器皿、餐具等則用竹篩端到場坪外的水塘裏細心清理。刺骨地冰水凍僵了他的手指,他從嘴裏哈口熱氣暖一暖繼續清洗。隨著年節一天天臨近,他鑿開冰凍的池塘,放下釣鉤,他要捕兩條放養了三年的鯉魚讓兒孫們嚐嚐鮮。他還請鄰村放寒假待家的小學老師幫忙寫了新春對聯,並在門簷上掛上大紅燈籠,濃鬱的喜慶氣氛一覽無餘。年節的準備已一切就緒。稍稍喘口氣,滄桑大伯便荷鋤扛鎬開始清除由木樓通往屋前高崖這百米雪路上厚實的凍層,他把堅硬光滑的凍雪敲碎成塊,再用鐵鎬將碎冰鏟到小路兩旁,他賣力地清掃著這蜿蜒於灌木叢裏的雪路,如雨的汗滴掛在眉梢,銀白的頭發透出濕熱的氣體,翩然翻飛的新雪粘連著他的發梢,頓時化為滴滴晶瑩的水珠。當鏟完高崖上最後一塊堅實的冰層,他伸直身子,愜意地回望著那散發出泥土清香的雪路,仿佛他的親人正走在這黑色的凍土上,腳踏碎雪,發出哢嚓哢嚓的動聽足音……而高崖之下的荒村,風雪迷漫,滄桑大伯迎著片片飛雪,滿懷憐愛地兀自說道:還是在山崖燃一堆篝火吧,照徹四野,也好溫暖孩子們的還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