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26(2 / 3)

從文學藝術的成就和作家的成長而言,《花季》自然是作者歲月沉澱的獨自思悟。正是這種思悟的參照,夢想的衝動才會具備可走的出路。一個鍾情寫作的人,終能有所成就,隻有依靠夢想的堅持和思悟善感的恒心,創作的時候靈感才像林茂草豐中的山泉,取之不盡,源之不竭。《花季》裏的諸多篇章,無不參透創作者的一路尋夢一路思悟的體驗。不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可親。所以《花季》裏的散文篇什,原型、原物都是社會生活裏細枝末節的事情,隻有作家才能讓其成為有意義的事物,那就是發現善,創造美,傳遞真的價值所在。

其實,生活是瑣碎的,絕對世俗的,因此,行為在生活中的人類,也絕對是功利的,計較的。但是,人性的光輝及其偉大,亦是人類智者通過修行而創造的。尤其是藝術者,道也;才者,德也。那些驚世駭俗的穿行者,往往都是在曆經人性撞擊的疼痛之中,總往合理的美好中去選擇。於是乎,我們的信仰應該是人世間的一切感動以及美好的一切,都歸結於誠實的勞動和創造!熊夫木的《懸崖邊的愛情》,是撥動心弦的浪漫的愛情故事。一份不該有的愛情,在通過風景絕美的懸崖邊的旅行,即把真情演繹,也把愛愛得於隱忍,把那份理解的,懂得彼此的、相互愛惜的情懷,在適度的悲情傳達之後,最終找到保持純潔的友情是這份戀情的延續和出口,讓一段無法酬卻的情緣結束在微微心痛又迷人的音樂情懷中,無疑,是匠心獨運於心海中的。因為,在占有欲極強的現實人心裏,還有多少人於智於慧中,還保留幾許值得永恒追憶和留戀的德性?如是我聞,這篇小說化的散文,在感情危機極為繁華的當下,確是一味醫治通病的人文良藥,給道德以力量,給精神傷痛以安慰的藝術美文!

尋找高尚的人性情懷,度化低級趣味的人群,永遠是智者在藝術中苦苦的探戈。細細留心自己的靈感衝動,隨時準備爆發感悟的能量,這是為藝術者的生命能源。也因此,他們的慧眼能夠發現有豐富故事的人,他們的德性能夠感應那些在生活中以樸實、善良為真諦的陽光人類。也以這些人的觀點、行為作為藝術的背景,並道化為自己的藝術。這樣的藝術是親切的、生動的、也真實可信又具有教化作用的。熊夫木的紀實散文《天上的街市》和《蔚藍的河灣》及《異鄉人》、《坍塌的月架山》、《泣血的石頭》等等,其間的小商人,個體戶,老紅軍,還有古時的農民,和時下遷移的農民,他們生活的思維,命運的悲傷和歡喜、磨難與人性,被一個智者的心靈收藏,也被智者惟妙惟肖地藝術傳播,我們會發現,人世間的生活,真的也存在藝術一樣的美好。也或許,在我們眼觀世俗的過程,每一個人的德性在藝術的感染下,都不會太寂寞吧?!

特別是熊夫木的散文力作《花季》,那種文筆與情懷的流淌,讀過,我也仿佛是那天真的少年,或者是那情竇初開的少女,在困惑與純真的守望裏,開啟生活的希望與痛苦,那種酸澀的幸福,和朦朧的甜蜜,是一對花季少年的命運也許多人曾經留戀不願離去的情懷。我想,四十幾歲的熊夫木,他詩意的情懷,是那麼地停留在一個邊地的小山村,在澄碧如洗的水聲與風起時山間的鬆濤聲中,再構一個如詩如畫的邊地之上的淳樸人情。這說明一個藝術家的精神修養,不僅是活躍飽滿的,而且是青春純粹的。在《花季》這篇美文裏,作者所要表達的,不單是兩個少年在美好的情境中相互吸引和愛慕的情愫,尤其是傳達了人性的清純,以原始的迷戀得以泛泛流淌——這正是越來越都市化的生活所缺少的。在越來越浮躁越來越功利的世道人心中,在這篇散文裏體驗這恍如夢境的生活,足見智者的道心,於隨時光流轉的無可奈何的人生生存狀況下,無疑充滿仙風道骨的意氣,也許會給見性忘我的那一層的人,在短暫的迷途的歎息裏,賦以藝術的安慰和鼓勵。至少會在文本的閱讀中,會使人獲得詩意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