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的錦囊52(1 / 2)

王羲之的錦囊

王羲之是中國著名的大書法家,被稱為書聖,尤其是草書,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同時,他又做過西晉王朝的刺史、將軍、內史,家中有權有勢,自然也很有錢。

王羲之臨終前,將一個封得嚴嚴實實的匣子交到長子王玄之手中,說:“古語有雲:富貴不過三代,我王家得到老天眷顧,已經富貴百年,以後定會有敗落的一天,這匣子裏有錦囊一個,內有解困之法……”王羲之說到這,身體已經極度衰弱了,他使勁喘了一口氣說:“這個匣子,後輩子孫要到……要到實在揭不開鍋的時候,才可以打開!切記切記!”然後王羲之九駕鶴西去了,他的子孫哭成一片。

此後,王羲之留下的這個匣子就存放在王玄之的家中,王玄之去世後,這個匣子又存放在他的兒子王蘊之手中……就這樣代代相傳,因為這些王家子孫多數是讀書人出身,多數都做過官,從來沒有被稻梁所累過,他們都遵照王羲之的遺訓,沒有打開過這個匣子。

二百多年後,北周皇帝的外戚楊堅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期的分裂局麵,建立了大隋朝,此時,王羲之的後輩長枝王泰之還在剡縣的祖居居住,那時,他雖然不再是官宦人家,但是還有幾百畝土地,也是小康之家,王泰之隻有一個兒子,名叫王鬆,因為父母過度溺愛,王鬆不喜讀書,整天就知道吃喝嫖賭,不幹正事,小時候,王泰之總說孩子還小,樹大了自直,後來想管時,王鬆已經大了,將王泰之的話當成了耳旁風,王泰之知道王鬆將來一定是個敗家子,就把老祖宗留下的那個匣子交給老實厚道的管家王福管理,並囑咐他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打開。

後來,王泰之患急病去世,王鬆不會打點家事,沒有錢去賭博時,就去賣房子賣地,管家王福勸他,他也不聽,慢慢的,家境開始敗落,真的是連飯都吃不上了,王鬆想到了王羲之的那個匣子,他知道匣子在王福手中,就叫他交出來,王福想起了老主人的話,心說眼下已經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就把匣子交到了王鬆手中,王鬆看到那個匣子的蠟封,銅鎖都好好的,知道並沒有動他,當即就打開了匣子,他發現裏邊有一個絲綢製作的錦囊,撕開那個錦囊,裏邊是一卷紙,攤開一看,上麵是一首長詩,題目是:種樹,詩文的意思是勸後輩不要老是倚著老一輩的樹蔭乘涼,要學會自己種樹,王鬆失望極了,大罵祖宗糊弄人,就要將那卷紙燒掉,王福見狀,緊忙走過來,說:“主人不要動氣,我幫你扔到廚房中燒掉!”王鬆說:“連同這個匣子一起燒了,省得我看到就煩!”王福接過那卷紙,放進那個匣子裏,領命而去。

第二天,王福就不辭而別,王鬆大罵:“樹倒猢猻散,連這個外表忠厚的家夥都離我而去了!”

王鬆還是惡性不改,家中的房產田產很快就輸在了賭桌上,王鬆沒有地方容身,竟到了要飯的地步。這天,他正在一個集市討飯,忽然一個男子一把抓住他,說:“這不是王鬆少爺嗎?你讓我找的好苦!”王鬆抬起頭,卻見那個人年約六旬,身上穿著綢緞,一看就知道是個有錢人,王鬆忙說:“小的正是王鬆,卻不是什麼少爺,還請大人施舍一點錢給我!”那老者歎口氣說:“少爺真的不認識我了,我是你的管家王福呀!”王鬆抬頭仔細一看,那人雖然胖了一些,但是眉毛眼睛並沒有變,果然是管家王福,故人相遇,王鬆很是感慨,與王福抱頭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