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毅

陳寶是西周王朝傳國重器中幾件玉質禮器的總稱,它們連同九鼎等器物共同成為西周王朝的象征。周秦鼎革之際,陳寶為秦文公所得,在秦文公及其以後秦國數百年的曆史發展中,秦國的統治階級對其多有記載並以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而顯示對其重視。受此影響,漢及以後的許多文學作品典籍也對其多有記載並加以神化。那麼,陳寶究竟為何物?秦人如何得到它?又為什麼對其如此敬重?當時及以後的許多神話傳說又反映了什麼?本文擬就這些問題加以探討。

對於陳寶的記載及解釋,先秦典籍《尚書?顧命》篇記載得最早也最為詳細“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須材,狄設黼?,綴衣。?間南向,敷重篾席,黼純,華玉仍幾……”接著又說“越玉五重。陳寶。漢孔氏傳:於東西序坐北,列玉五重,又陳先王所寶之器物,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序,太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

唐代史學家孔穎達《尚書注疏》對其解釋是這樣的:“……序者,牆之別名,其牆南北長,坐北猶有序牆,故言在西序,在東序也,西序二重,東序三重。二序共為列玉五重,又陳先王所寶之器物。河圖、大訓、貝鼓、戈弓。皆是先王之寶器也,上言陳寶,非寶則不得陳之。”

對於以上列玉五重的解釋,漢代文學家孔安國認為:“弘璧,即大璧;琬琰,琬琰之圭,琬圭以治德,琰圭以易行;太玉,華山之球也;夷玉,東夷之??琪也;天球,雍州所貢之玉色如天者。”

《尚書?顧命》一文所敘述的,是周成王即將駕崩之時對太子釗(周康王)所進行的囑托以及周康王即位時所舉行的儀式,其中對於陳寶作了極為詳細的描述。因此,我們從中可以知道,陳寶是西周王朝的傳國重器,它們必然藏之於王宮之中,國家非有大事,則不會出而陳之。西周王朝的京城在今西安市長安區西北部的灃河兩岸,即古豐鎬,那麼陳寶自西周建立以來即藏之於豐鎬。

《史記?秦本紀》載:“(文公)十九年,得陳寶。”陳寶為秦所得,而不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其他諸侯國所得,這與秦被封為諸侯國及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有相當大的關係。

秦為周孝王時的大臣――非子的封地,秦國君為非子之後。《史記?集解》徐廣曰:“今天水隴西縣,秦亭也。”天水位於今甘肅省東南部,古為秦州,在今陝西省寶雞市以西。西周王朝的京城――豐鎬在寶雞以東的關中平原中部。在周秦以北的今陝甘黃土高原地區當時為西戎的犬戎部,自周穆王初年,犬戎反,周與犬戎之間衝突不斷。周宣王以後,隨著周王朝勢力的不斷削弱,犬戎的勢力逐漸逼近西周京城豐鎬。公元前771年申侯因“(周幽王)廢申後,去太子也”,與繒侯聯絡犬戎攻破豐鎬,殺周幽王於驪山下。秦襄公聞訊後親自帶兵去救駕,打退了犬戎的進攻。事後周平王因避犬戎難,又因豐鎬殘破,於是東遷都於洛邑,秦襄公以兵為周平王護駕,平王甚為感激,遂封襄公為諸侯,將岐以西封予秦襄公。其後,至秦文公十六年,秦國從西戎的手中迅速奪取了岐以西原周王朝的屬地,這為秦文公獲取陳寶創造了一個地利條件。

史載“犬戎攻幽王……遂殺幽王於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賂,義為財貨,這裏應指貴重的器物)而去。”由於受到秦和其他諸侯國的強烈抵抗,犬戎被迫退出所侵占的豐鎬地區。撤退時,犬戎將周王朝的傳國重器席卷一空而西去。陳寶作為周王朝的傳國重器,在當時的燒殺搶掠中必然不能幸免,又犬戎因其他原因而將陳寶遺落在陳倉北阪,20餘年後,秦國占領岐西地區,適逢秦文公過此地而得到。

《史記?封禪書》中載:“文公獲若石雲,於陳倉北阪城祠之,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來,來也常以夜,光輝若流星,從東南來集於祠城,則若雄雉,其聲殷雲。野雞夜鳴,以一牢祠,命曰陳寶。”《漢書?郊祀誌》也提到“秦文公獲若石雲,於陳倉北阪城祠之,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來也常以夜,光輝若流星,從東方來,集於祠城,若雄雉,其聲殷殷雲。野雞夜鳴,以一牢祠之,名曰陳寶。”《史記?索引》按《漢書?郊祀誌》雲:“文公獲若石雲……臣讚曰陳倉縣有寶夫人祠,歲與葉君神會,祭於此者也。蘇林雲,質若石,似肝。”《晉太康三年地記》雲:“秦文公時,陳倉人獵得獸,若彘,不知名,牽以獻之,逢二童子,童子曰,此名為娟,常在地中,食死人腦。即欲殺之,拍捶其首。娟亦語曰,二童子名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霸。陳倉人乃逐二童子,化為雉,雌上陳倉北阪,為石,秦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