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凱拉莫邀請奧利拉會麵。不久,奧利拉加盟諾基亞。
1985年,奧利拉被任命為外聯部主管。
1986年,奧利拉被提升為財務主管。
1988年,凱拉莫自殺。凱拉莫的許多親信相繼離開,奧利拉繼續得到信任,地位進一步加強。
1990年,奧利拉升任諾基亞移動電話部的主管。
1991年12月,奧利拉很意外地被任命為新的總裁。
當時,諾基亞的員工對他並沒有什麼期望,因為當時諾基亞危機重重,不少員工已經給它判了“死刑”。他們認為沒有誰能夠挽救得了諾基亞。就連奧利拉本人也沒有什麼信心。
但是,1992年的最後一個季度,奧利拉的信心隨著資料顯示的效益增長而提高了。到1993年,諾基亞已經擺脫了危機的陰影走向光明,奧利拉開始了大刀闊斧的革新,最後讓諾基亞成為網絡通信設備領域的佼佼者。
密碼透析
19世紀德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說過:“在決定性地點,你必須把盡可能多的軍隊投入戰鬥。”同樣的道理,企業要打造真正的品牌,也必須圍繞它的定位,聚集所有的力量。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當美國企業紛紛陷入多元化陷阱的時候,管理學家裏斯就撰寫了被稱為“管理史上加農炮”的《聚焦》一書。書中說道:“太陽是一種強能源,它以每小時數億千瓦的能量照耀地球。但借助一頂遮陽帽子,你就可以沐浴在陽光下數小時而不被曬傷。激光是一種弱能源,聚焦一束激光隻有幾瓦,但是憑借這束光,你可以在鑽石上打洞或者切割腫瘤。這就是聚焦的力量。”
我們看到許多企業幹了諸多行當,多年之後還在尋找賺錢的項目,因為它從來就沒有在一個行業裏形成過核心競爭力。這種企業不可能長期賺到錢,也根本實現不了持續發展與擴張,更沒有登頂做老大的可能。
如果不是基於未來,那麼企業今天賺多少錢都毫無意義,十次賺的錢一次失敗就足以傾家蕩產。
中國的企業家必須明白,是否聚焦,是否凝聚核心競爭力,這是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戰略抉擇,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閃失。
如果萬寶路不舍棄女性顧客,它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如果諾基亞不舍棄電腦、MP3等其他產品,它就不會成就今天的輝煌;如果美國西南航空公司不舍棄貨運艙、頭等艙、國外航線等一塊塊的“肥肉”,專心做它的商業艙、經濟艙、國內航線,它就不會存活到現在。
根據《財富》雜誌的統計,在全球500強企業中,單項產品銷售額占企業總銷售額比重95%以上的有140家,占500強總數的28%;主導產品銷售額占總銷售額70%~95%的有194家,占38.8%;相關產品銷售額占總銷售額70%的有146家,占29.2%。以上三種情況相加,共占500強企業的96%。這說明,500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來自於最擅長的行業,而不是麵麵俱到的多元化品牌。
這個數字揭示了領先企業的成功規律:聚焦主業,才能形成有競爭力的核心專長,才能使企業的贏利能力充分放大,才能把企業帶向最終的成功。至於是聚焦主業才使它贏利,還是為了贏利而向贏利的和有贏利前景的業務上集中力量、形成主業,最終目的和結果是一樣的,這並不重要。結論隻有一個:不聚焦,便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