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楊廣並不懂得軍事。盡管在當年平南戰爭中,他是五十萬大軍的最高統帥,但這隻是名義上的榮譽,是隋文帝刻意讓給他的——況且,南陳腐朽不堪,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就兵敗投降,對於楊廣來說,這場“戰爭”不過是帶領隋軍南下江南遊玩了一次罷了。
驕傲的楊廣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自欺欺人地把自己想象成無往不勝的大將軍,以為征戰高麗同樣輕而易舉,可惜這次他錯了。
與隋朝這位皇帝相比較,唐朝的皇帝李世民則顯得更加老練。李世民的戰績是實實在在打出來的,唐初的許多戰役都是他親自帶兵,衝鋒陷陣,他深諳兵法,也能體察下屬民情。作為一個盛世的帝王,貞觀後期李世民也曾試圖征服高麗,同樣兵敗而歸,他的表現是:與士兵一道穿破衣敝裳,承認自己的錯誤,聽取下屬的意見,釋放所有俘虜,與高麗言和。
而楊廣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楊廣不甘心失敗,這個完美主義者心中容不得任何缺陷。這次精神打擊讓他氣惱而羞愧,脾氣變得異常暴躁,神情陰鬱,看人的眼神都顯得怪異。他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力圖要抹去輝煌大業上的這個汙點。
第二年,楊廣又提高稅收,強征兵役,再次率大軍遠征高麗。他鐵了心要挽回麵子——東都建好了,運河修成了,西域臣服了,難道小小的高麗竟滅不了?
民眾已經不堪重負,連年被巨大的勞役負擔壓得喘不過氣來。山東、安徽的災民猛增到數十萬,他們四處流竄,成為劫匪;許多被抓壯丁的兵役都半路逃亡,成為隨時可能爆發的力量;各路諸侯蠢蠢欲動,當皇帝的遠征軍剛剛抵達前線時,後院起火,禮部尚書楊玄感起兵造反,直逼洛陽!楊廣不得不再次撤兵,火速平叛,第二次親征高麗又以失敗告終。
兩次征高麗,不僅勞民傷財,而且毫無寸功。大隋好好一個江山,被消耗得入不敷出,中原大地滿是饑民餓殍,加上貴族集團的蠢蠢欲動,人心不穩,整個國家處在風雨飄搖當中。
以往的美好情懷不見了,楊廣變得越來越惱羞成怒,認為自己在天下人麵前顏麵盡失。他變得更加刻薄,剛愎,像瘋狂的賭徒一般,喪失理智地再次征兵,孤注一擲!
在鏡子麵前,他鐵青著臉大叫:“不征服高麗,我決不罷休!”
楊廣開始了第三次親征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