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窗事發

【釋義】比喻陰謀敗露,將受到懲治。

【出處】明·田汝成《西湖遊覽誌餘》。

秦檜是南宋時宰相,他反對抗金,害怕戰爭會影響到他的權位,所以竭力主張投降。他感到嶽飛是實現對金議和的最大障礙,就指使別人誣告嶽飛謀反,把他逮捕入獄。但是,嶽飛寧死不屈,不肯招認,秦檜無法將他定罪。秦檜和他的老婆王氏在臥室東窗之下密謀對策,王氏陰險地說:“相公,縱虎容易擒虎難。如果現在不想方設法把嶽飛治死,將來必定後患無窮!”秦檜覺得王氏的話很對,便不顧一切地把嶽飛治死。他授意諫議大夫萬俟楔等人偽造證據,將嶽飛和他的兒子嶽雲,部將張憲誣陷成罪,並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嶽飛父子等人殺死在獄中。

秦檜過了不久便死了。又沒過多少日子,他的兒子秦熹也死了。王氏心神不寧,便請來一個道士作法。據說那道士在陰世見到了秦熹,看見他頭頸上套著沉重的鐵枷,便問道:“你父親在什麼地方?”“在酆都地獄。”道士趕到酆都,果然看到秦檜和萬俟楔都戴著鐵枷,受著各種痛苦的刑罰,臨走時,道士問秦檜要帶什麼話給王氏。秦檜哭喪著臉說:“煩請帶話給我夫人王氏,就說東窗事發了。”道士回到陽世後,把秦檜的話告訴給王氏,王氏嚇呆了,不久她也死去。

“東窗事發”這則成語說明,壞事做絕了,早晚會受到上天的懲罰,一定不會有好下場。

東道主

【釋義】原指東方道路上的人,後泛指接待賓客的主人,也稱東道主人。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年》。

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曾逃亡國外達19年。在他逃亡19年中,有一次路過鄭國,鄭國國君鄭文公因其是逃亡人,對他很輕視,重耳沒有得到相應的待遇,懷恨在心,在當上晉文公之後,夥同秦國,出兵攻打鄭國。

鄭文公非常著急,大夫佚之狐說:“如能請燭之武去要求秦穆公退兵,我國就可脫險。”鄭文公就立刻去請燭之武。晚上,用繩子把燭之武從城頭上吊送城外,讓他偷偷地到秦軍營中去見秦穆公。

燭之武一見秦穆公,就說:“鄭國在秦晉強大攻擊下,定會滅亡,但鄭國的土地一定要落入晉國之手,而非你秦國,秦國將會一無所獲。那時,和你們相鄰的晉國,可就更強大了,而你們秦國,也就要相對地顯得比它弱了。我不明白,您何必要滅亡鄭國,加強晉國,削弱秦國?”

燭之武還對秦穆公說:“你們如果讓鄭國做‘東道主’,秦使者在東方道上往來經過的時候,鄭國一定盡主人的責任,好好招待貴賓,這對你們沒有什麼不利啊?再說,晉國的侵略野心,哪裏有滿足的時候,它東邊滅亡了鄭國,難道就不想向西邊的秦國擴張了嗎?請您認真考慮吧!”

燭之武的話打動了秦穆公,這樣於人於己都不利的事,隻有愚人才會做,其後果隻能惹禍上身,自討苦吃,便沒有同晉商量而悄然退去。

令行禁止

【釋義】比喻法令嚴正,不容觸犯。

【出處】戰國·佚名《逸周書·文傳》。

商朝最後一個君王是紂王。紂王殘暴狠毒,不得人心。

西伯侯姬昌知道商朝就要滅亡,於是,他求訪賢才,積蓄力量,團結各地諸侯,決定推翻商朝。經過九年的不懈努力,國力大增,歸附他的諸侯愈來愈多。但不幸的是,他患了重病,臥床不起。姬昌知道自己不久將會死去,便把兒子姬發叫到床前,諄諄教導他說:“我一生的意願是創建周的王業。我希望你言行要一致,不要失信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