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浙江會稽上虞縣有一個寡婦,她非常孝順,特別是對她的婆母更是照顧得非常周到,可是她的婆母不久就去世了。

這位寡婦有一個小姑,心腸歹毒,為人刁鑽,對自己母親不但不敬、不孝,反而說她受嫂嫂虐待。老人死後,她竟然到縣衙告狀,說嫂嫂毒死了老婆婆。縣令是一個昏官,不加調查就判了寡婦死罪。當時在縣衙內擔任戶曹小官的孟嚐,知道這是一起冤案,急忙報告太守,可太守根本不當回事兒,孟嚐又氣又恨,辭職不幹了,寡婦終於冤枉而死。

兩年後,換了新太守,孟嚐向他告發寡婦蒙冤受難之事。新太守懲辦了誣告賢婦的那個女人,百姓無不拍手稱快。不久,孟嚐到合浦當太守。孟嚐有個同鄉名叫楊喬,在朝廷做尚書。他很了解孟嚐,曾七次向皇帝推薦孟嚐,但漢桓帝都沒有理睬。楊喬第八次給桓帝上書,說:“臣下前後七次向陛下舉薦合浦太守孟嚐,但因為我身輕言微,始終得不到采納。孟嚐確實是一個品行高尚的人,為百姓做了許多善事。他是難得的清廉之士呀,如果選到陛下左右,一定能幫助陛下成就大業!”

漢桓帝仍然置若罔聞,對楊喬的建議他之所以沒有采納,有很多原因就是楊喬位低言輕。孟嚐一氣之下,辭官而去,不再為其效力。

言過其實

【釋義】比喻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指說話誇張失實,不能相信。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蜀書馬良傳》。

馬謖、馬良兄弟倆,都是三國時的將領,同在劉備手下做官。馬謖愛好談論軍事,丞相諸葛亮很看重他。但是,劉備總覺得馬謖好高談闊論,說話不踏實。劉備臨死前,曾經對諸葛亮說:“馬謖此人言語浮誇,超過他的實際能力,不可重用,丞相要留意才是!”

公元227年,諸葛亮向劉禪上了一篇奏章,即著名的《出師表》。次年春,他率軍伐魏,由於他忘記了劉備的忠告,派馬謖去駐守戰略要地街亭,致使街亭失守,伐魏失敗。

事後,諸葛亮向後主劉禪上表,要求免去自己丞相職務,降級三等,以處罰自己用人不當的重大過失。這時他才想起,劉備臨終時囑咐自己說,馬謖此人言語浮誇,超過他的實際能力,不可重用,要留意才是。由於自己沒有照此辦理,結果鑄成了大錯。這對於諸葛亮一生來說,是最後悔的事情。

身在曹營心在漢

【釋義】說明不專心,身在此而心在彼。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三國鼎立局麵已初步形成。曹操把持朝政,為了鏟除異己,決定先消滅兵力薄弱的劉備。那時,劉備剛到徐州,立足未穩,兵力又少。曹操大軍來到,很快就打敗了劉備。慌亂之中,劉備與結義兄弟關羽、張飛失散,單騎投奔袁紹去了。關羽保護著劉備的兩位夫人,據守在下邳。

曹操一直賞識關羽的武藝和人品,早就想把關羽收歸已有,讓關羽為自己出力。於是定下計策,先派人混進下邳城中作內應,第二天,又兵臨城下挑戰。關羽出城迎戰,曹操幾員大將輪番與關羽交手纏住不放,城中內應打開城門,下邳就被曹軍占領。關羽想到兩位嫂嫂已落曹操手中,不能不顧,無可奈何之下,隻得暫時投降。

關羽帶了兩位嫂嫂隨曹操來到許昌曹營,曹操為了收買關羽,賜他“漢壽亭侯”官印,又贈送許多綾羅綢緞,金銀器皿,還有美女10名,關羽看也不看一眼,全都交給嫂嫂處理。

一天,曹操見關羽的戰袍已舊,就贈送一副新袍,但關羽卻把它穿在裏麵,外麵用舊袍罩上,曹操問他:“關將軍為何如此節儉?”

關羽說:“我不是節儉,隻是舊袍是兄長所賜,見物思人我穿著如見兄長,怎能因丞相的新袍而忘了兄長的舊賜。”

有一次,曹操宴請關羽,吃完飯後,他把關羽送到門口,看到關羽的馬很瘦弱,就說:“良將怎能沒有好馬呢?”

曹操當即送給關羽一匹赤兔馬,關羽大喜,下拜稱謝。曹操奇怪地問:“我送給將軍金銀、美女,你從不謝我,一匹馬何至於下拜?”

關羽說:“我知道這匹馬能日行千裏,有了它,我如知道兄長下落,不管他離我有多遠,我一天就能趕到兄長身邊了。”

曹操聽了,知道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心裏念念不忘漢朝皇叔劉備。料想到關羽早晚會走的,留得了一時,留不了長久,於是放鬆了對他的監視。

後來,當關羽得知劉備在河北袁紹處,連夜就給曹操寫了一封辭別信,感謝他的款待,將“漢壽亭侯”金印懸在房梁上,又把所踢金銀分毫不動,封存一室。帶了隨從,護送兩位嫂嫂的車仗,出許昌北門,向河北進發,一路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