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言巧語

【釋義】原指辭藻華麗的修飾而內容空洞的言語或文章。後多指虛假而動聽的話語。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

《西廂記》中有一段紅娘捎書的故事。

張生愛慕鶯鶯,寫了一封情書,托鶯鶯的丫環紅娘悄悄帶給鶯鶯。鶯鶯也愛慕張生,但是老夫人(鶯鶯的母親)不許他們相愛,隻準他們以兄妹之禮相待。因此,鶯鶯看了書信,不敢表露喜色,卻故意裝作發怒,說道:“我是相國的小姐,誰敢將這簡帖送來戲弄我。”還罵了紅娘幾句,當即寫了回信,讓紅娘即刻送回去,並且說:“看他下次再敢這般!”其實回信中寫的卻是密約張生夜間在月下相會。鶯鶯的這般作為,早被聰明伶俐的紅娘識破,心裏暗覺好笑。當她替鶯鶯給張生送回信時,便調皮地問鶯鶯道:“小姐的信裏寫的是什麼內容?莫不是用心撥雨撩雲?我好意為你傳書寄信,你卻騙我與他毫無關係。如今,我已經看出你們的破綻來了。小姐為什麼心跳、臉紅?”

鶯鶯笑道:“我和張生是以兄妹相稱,焉敢如此!”

紅娘道:“小姐在人前莫要巧語花言了,沒人的時候便想張生,背地裏愁眉苦臉,流眼淚。放心吧,你的回信我一定送到,你們的事,我一定替你們瞞著不說。”

紅娘的一番話,說得崔鶯鶯低著頭,滿臉漲紅而又眉開眼笑。

言不由衷

【釋義】比喻說的不是真心話。由:從。衷:內心。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隱公三年》。

春秋初,周朝已經勢衰力竭。鄭國的國君鄭莊公是周朝的卿士,執掌朝中大權。他憑借自己的實力和地位,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裏。當時任天子的周平王,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他不得不依靠鄭莊公料理朝政,卻又對虢公忌父十分相信,想讓他代替鄭莊公掌管朝政。

鄭莊公知道這件事後,對周平王非常不滿。周平王很害怕,趕緊向鄭莊公解釋說,他沒有讓忌父取代鄭莊公的想法。為了取得鄭莊公的信任,他和鄭莊公互換人質,讓周太子狐到鄭國去作人質,而鄭公子忽則到周朝來作人質。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去,他的孫子姬林繼承君位,稱周桓王。周桓王也想讓忌父代替鄭莊公當卿士掌管朝政。鄭莊公知道後大怒,派大夫祭足帶領兵馬,到周朝的溫邑收割了麥子,並全部運到鄭國。到了秋天,祭足又帶領兵馬到周朝成周,把那裏的穀子全部割掉,運回鄭國。從此,周朝和鄭國之間的關係就更加惡化,彼此結下了深仇大恨。

當時的史官在評論這件事的時候說:“如果說的不是真心話,交換人質又有什麼作用呢?”

言歸於好

【釋義】歸:回到之意;好:和好之意。指重新和好。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吳書·孫權傳》。

曹丕是曹操的兒子,在曹操死後,繼承了帝位,史稱魏文帝。在曹丕稱帝的第二年劉備在四川稱帝。

東吳孫權也想成就帝業,就投靠曹丕。曹丕封孫權為吳王,還想立孫權的兒子孫登為王太子。孫權以孫登年幼為理由辭謝。

這一年,魏文帝向吳王孫權索要雀頭香、大貝、明珠、象牙、犀角等古玩珍奇,遭到東吳群臣的一致反對。孫權卻說:“其實大家都知道,魏文帝立我兒子孫登為王太子隻是一個幌子。他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把孫登接到許昌,然後囚禁起來,以便挾持我聽命於他。魏文帝要的雀頭香、大貝之類,對於他來說是寶貝,對於我來說,比起我兒子的性命來,隻不過是瓦片、石頭而已。把這些東西給他,以輕代重,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孫權派西曹掾沈珩攜帶珍珠寶貝前往許昌見魏文帝。

魏文帝十分高興,問沈:“吳王是否不滿寡人,說寡人貪得無厭?”

“沒有。”沈珩回答,“陛下信守諾言,與東吳言歸於好,所以吳王決不會存有不滿之心。倘若陛下背棄前盟,與東吳為敵,那麼東吳說不定會存有異心。”

魏文帝點了點頭,又問:“你是否聽說寡人要冊立吳王的兒子孫登為王太子這件事情?王太子應該來朝謝,不知他生活起居安寧嗎?”

沈珩答道:“臣在東吳,早上不入朝議事,有宴會也不參加,臣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件事情。”

魏文帝見沈珩答話得體,滴水不露,而又伶牙俐齒,便與之談了許久,還辦了孫登為王太子的手續,叫沈珩帶回。由於沈珩出使有功,沒有辱沒自己國家的尊嚴,受到孫權的讚揚,封之為安鄉侯,官居少府一職。

身輕言微

【釋義】形容地位低下的人,說話不被重視。

【出處】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孟嚐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