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忠實地使自己置身於他的處境,如果你對自己說:“如果我處在他的情況下,我會有什麼感覺,有什麼反應?”那你就會節省不少時間,減少不少苦惱。戴爾·卡耐基指出:“若對原因發生興趣,我們就不太會對結果不喜歡。”
吉拉德·黎仁柏也在他的《打入別人的心》一書中評論說:
“在你表現出你認為別人的觀念和感覺與你自己的觀念和感覺一樣重要的時候,談話才會有融洽的氣氛。在開始談話的時候,要讓對方提出談話的目的或方向。如果你是聽者,你要以你所要聽到的是什麼來管製你所說的話。如果對方是聽者,你接受他的觀念將會鼓勵他打開心胸來接受你的觀念。”
敢於爭取你應得的權利
美國心理學家韋恩·戴爾指出:“我從訴訟人和朋友們那兒最常聽到的悲歎所反映的就是這些問題。他們從各種各樣的角度感到自己是受害者,我的反應總是同樣的,‘是你自己教給別人這樣對待你的’。”
蓋伊爾來找韋恩,因為她感到自己受到專橫的丈夫冷酷無情的控製。她抱怨自己對丈夫的辱罵和操縱逆來順受。她的三個孩子也沒有一個對她表示尊重。她已經是走投無路了。
她對韋恩講述了她的身世。韋恩聽到的是一個從小就容忍別人欺負自己的人的典型例子。從她性格形成的時期開始,直到結婚為止,她的行動一直受到她的極端霸道的父親的監視。沒想到她的丈夫碰巧也和她的父親非常相像,因此婚姻又一次把她推入陷阱。
韋恩對蓋伊爾指出,是她自己無意之中教會人們這樣對待她的。這根本不是他們的過錯。她不久就理解了,那麼多年她一直是忍氣吞聲,實際上是自己害了自己,她的任務應當是從自己身上而不是從周圍環境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蓋伊爾的新態度就是設法向她的丈夫及孩子們表明:她不再是任人擺布的木偶了。她丈夫最拿手的一個伎倆就是向她發脾氣,對她表示嫌棄,特別是當孩子們或者其他的成年人在場的時候。過去她不願意當眾大吵一場,因此對丈夫的挑釁總是毫無辦法。現在,她要完成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理直氣壯地和她丈夫抗爭,然後拂袖而去,當孩子們對她表現出不尊重的時候,她堅決地要求他們有禮貌。
在采取這種更有效的態度幾個月之後,蓋伊爾高興地向韋恩彙報說:她的家庭對她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蓋伊爾通過切身經曆了解到,的的確確是自己教會別人怎樣對待自己的,三年之後的今天,她已經很少再被別人欺負、被人不尊重了。
蓋伊爾還懂得了,自己解救自己的關鍵是:用行動而不是用語言去教育人。如果你打算通過一次冗長的討論來讓人了解你不願再受侵犯的重要信息,那麼你得到的好處將僅僅局限在你和欺負你的人之間的談話過程中,也許你還會和欺負你的每一個人進行多次“交流”,但是必須等到你學會了有效的行動方式,否則你仍然會受到煩擾。這就證明,你的表明決心的行動勝過千百萬句深思熟慮的言辭。
韋恩指出:“許多人以為斬釘截鐵地說話意味著令人不快或者蓄意冒犯。其實不然。它意味著大膽而自信地表明你的權利,或者聲明你不容侵害的立場。”
托尼在和售貨員打交道時總是缺乏膽量。由於害怕售貨員不高興,他常常買回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他正在努力使自己變得更果斷一些。一次,他去商店買鞋,看到一雙自己喜愛的鞋,就告訴售貨員,他要買下這一雙。但是,正當售貨員把鞋裝進鞋盒的時候,托尼注意到其中一隻的鞋麵上有一道擦痕。他抑製住自己當即萌生的不去計較的念頭,說道:“請給我換一雙,這隻鞋上有擦痕。”
售貨員回答道:“行,先生,這就給您換一雙。”這個時刻對於托尼一生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他開始鍛煉自己果斷行事的能力。新的處世方法的報償遠遠超過了買到一雙沒有擦痕的鞋子。他的領導,他的妻子,以及孩子們和朋友們都感覺到,他變成了一個新的托尼。他不再是一味應承的人了。托尼不僅更經常地得到己所欲求的東西,而且還獲得了不可估量的尊敬。
力戒浮誇言辭
在生活中,愛吹牛皮、說大話的人比比皆是。李春從小就有說大話的毛病,長大後依然改不了這個德性。
一天,他去老同學家做客,受到老同學的熱情接待。久別重逢,兩人談得十分投機,老同學乘機把自己心中的一件苦惱事說給李春聽。
原來,老同學的兒子剛上完技校,找了幾個工作都不合適,正為此事而發愁。李春一聽,立即接口說:“你怎麼不早說呀?我表舅在縣人事局,給人安排了好多工作。大侄子學有一技之長,托他找個好工作還不是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