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風趣之美(2)(2 / 3)

2美語解難

口才是一種表達情感和人際交往的才能。口才的才,不是隻靠口去完成,還要靠內在的素質,內在的氣質去完成,每逢要說明自己的意見,必須合理地運用你的知識,合理地組織語言,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個人如果沒有具備良好的口才,一旦走上社會,走上獨立的生活道路,就很難立足。

齊威王一路春風得意,功成名就。麵對成績,沾沾自喜,隻願意聽奉承話,對刺耳的忠言大為反感。相國鄒忌看在眼裏,急在心裏,醞釀著要規勸一下好大喜功的齊威王。

有天早朝,鄒忌向齊威王講了一件家裏發生的事:

有一天早晨,我起床梳洗打扮,照著鏡子,覺得自己模樣還俊朗。這時我妻子走過來了,我就問她:“你看我和城北徐公誰長得英俊?”妻子回答:“城北徐公哪裏有你英俊。”齊威王心生疑惑,心想城北徐公是出了名的美男子,我怎麼能與他相比呢?鄒忌趁機進言:“大王,我們齊國方圓千裏,地大人多,兵力強大。宮廷裏待奉您的,沒有一個不害怕您的;文武百官,黎民百姓,沒有一個不想得到大王恩賜的。在您麵前,他會盡揀好聽的話給您聽,久而久之,大王您就變得耳不聰,目不明了,實際上您受的閉塞已經夠嚴重的了。”

威王聽了,點頭稱是,張榜征求諫言,並給予獎勵,一時間門庭若市,而齊國也日漸強大。

鄒忌以貼近日常生活的實例規勸齊威王,說服力極強。如果他直諫齊威王:你該如何不該如何,那結局會怎麼樣?聰明過人的鄒忌把類比說理用絕了,後來者隻能望其項背。

曆史不存在“如果”,而現實生活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你不妨多想個“如果”,這裏是說如果你渴盼成功的話。這種言論,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用。

例(1)

齊國有一個叫張醜的大臣,被派到燕國作人質。有一次,張醜企圖逃離燕國,但是在邊境上又被邊防守軍逮住了。

張醜想了一個法子,嚇唬他們說:

“有人密告燕王,說我私藏了珠寶,雖然那些珠寶早已丟失,但燕王始終不信,所以,他才非得殺死我。現在落到你們的手裏,別無他法可以活命,我就隻好對燕王說你奪走、吞並了珠寶,看燕王不把你們挖肝掏心才怪。並且,燕王早已昏庸無道,你再怎麼跟他談利害關係,他也是聽不進去的。我固然活不成,但你們也休想活命。”

士兵頭目竟被張醜的話嚇住了,隻好放走了張醜。因此,張醜安然回到了齊國。

張醜能順利回國,全在於他能抓住士兵苟且安命的心理弱點,進行說服。人都有弱點,隻要看準稍加攻擊,即可獲勝。

例(2)

蕭伯納的口才令人歎服。在輕鬆一笑中,又不得不佩服他的機敏和能言善辯的技能。

一位年過半百老態龍鍾的貴婦人問蕭伯納:“您看我有多大年紀?”“看您晶瑩的牙齒,像18歲,看你蓬鬆的頭發,有19歲,看你扭捏的腰肢,頂多14歲。”蕭伯納一本正經地說。

貴婦人高興地笑起來:“您能不能準確地說出我的年齡來?”“請把我剛才說的三個數加起來。”蕭伯納依舊一本正經地說。

這樣的回答不失禮貌又不違心奉承。

舞蹈家鄧肯與蕭伯納是忘年交,交誼頗深,彼此經常開些玩笑,有時甚至有點過火。

一次舞蹈表演結束後,鄧肯找到觀眾席上的蕭伯納,一陣交談,鄧肯興高采烈地說:“如果我們結婚,生下一個孩子,有你那樣聰明的頭腦,有我這樣貌美的長相,不是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