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風趣之美(2)(3 / 3)

蕭伯納卻說:“如果孩子的相貌像我,頭腦像你那不糟了?”雖是玩笑,但不乏幽默。

例(3)

馬克·吐溫辦報時,曾有一位訂戶在報紙裏發現一隻蜘蛛,便來信問這是吉兆還是凶兆。馬克·吐溫回答:“這既不是吉兆也不是凶兆。那隻蜘蛛不過想看看哪個商人沒有登廣告,以便前往該公司結網,去過安靜生活。”

當然這種機智、幽默的口才是短期強化訓練無法達到的,必須靠長期積累,加上人生閱曆、知識、素養、開朗的心情、豁達的人生態度等,才是其滋生的沃土,你不妨試之。

談笑風生的人生

1體語傳情

例如

抗日戰爭時期,設在重慶張家花園的全國文協,經常舉行詩歌朗誦會。許多著名的詩人和演員,都到會朗誦。有一次,全國文協在一家飯店聚會,著名電影演員趙丹也應邀出席。會上人們一致請趙丹朗誦一首詩。於是趙丹很快就站起來,手裏拿著一張紙,有聲有色地朗誦起來,聲音抑揚頓挫,優美動人。大家不知道他在朗誦誰的詩,在座的一位詩人走到趙丹跟前一看,才發現他手裏拿的那張紙根本不是什麼詩稿,而是這家飯店的菜譜,趙丹就是照著菜譜朗誦的。這位詩人當眾揭了趙丹的底,立即引起滿堂喝采,大家熱烈鼓掌,盛讚趙丹的表演才能,居然能把菜譜朗誦得像詩歌一樣優美動聽。

趙丹靠什麼把菜譜朗誦得像詩歌那樣優美動聽呢?主要靠的是目光、表情、姿勢和語調。可見這些要素在表達方麵的作用之大。這些要素就是“身體語言”,即體語。美國學者戴維茲等人早在20世紀50年代曾做一實驗,他們讓8個人(4男4女)通過朗讀若幹英語字母表達喜愛、驕傲、憤怒等10種不同的情感,然後由30名評判者來分辨。結果,大多數評判者都能準確地辨別出來。戴維茲等人的實驗報告題目是《用沒有內容的話語傳遞情感》。這就證明,運用語調、表情等要素,即使借助於無意義的或不相關的材料(如菜譜等)也能傳遞各種情感。人們溝通思想,交流情感既可以通過口頭的、書麵的語言符號,也可以通過目光、表情、語調等非語言符號。國外著名的研究“體語”的專家伯德惠斯特爾指出:兩人交往時,有65%的“社會意義”是用非語言符號傳遞的。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赫拉別恩經過實驗還提出一個公式:

信息的總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麵部表情。

在舞劇、啞劇中,信息傳遞則100%靠姿態、動作、表情、目光等體語了。

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霍爾曾十分肯定地說:“無聲語言所顯示的意義要比有聲語言多得多。”

由此可見,決不可把“體語”視為可有可無的“細微末節”,正是這些細微末節在人際信息溝通中發揮著語言符號難以替代的微妙作用。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我認為高等師範學校應當用其他方法來培養教師們,如怎樣站、怎樣坐;怎樣從桌子旁邊的椅子上站起來,怎樣提高聲音、怎樣笑和怎樣看等等‘細微末節’,在我們實際工作中是具有決定意義的。”

勸說者應當精通體語並善於通過體語,達意傳情,以增強工作效果。

怎樣學習和運用“體語”呢?

(1)要善於用目光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