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尾(1 / 2)

紀錄片正式播出那一天,核桃都沒有反應過來,她覺得不可思議,就這麼結束了?當大家紛紛給她電話,提議去慶祝一番,核桃竟然沒有太大的反應。

“就這麼結束了,好像還有好多工作沒有做完似的。”

核桃這一次半年時間都在拍這部片子上,她推掉了很多其他的工作,甚至把自己出版圖書的時間也推遲了,跟著拍攝小組,一條一條地拍片子。回來再和默默剪輯老師剪片子。這麼投入的工作,換來的是身體垮掉了。拍完片子她接著就大病了一場。

曹大林給核桃打過一個電話,大意是後期宣傳就放心交給他吧。

後期活動主要由曹大林來主持,核桃因為生病沒出席,曹大林之前的人脈關係也是後期營銷起了很多作用。

在當地媒體上陸續看到曹大林作為這個節目的主創身份接受各種采訪。紀錄片播放時間是半夜時間,並不是黃金時間。但是核桃還是挺高興的,守在電視機前,忐忑地等著播出,看了好多遍,真正出來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

紀錄片在電視台播放了以後,不少人打電話到電視台表揚,畫麵精美,故事感人。就是播放的時間段太磨人了,半夜餓的時候開始播放美食紀錄片,讓人看得抓耳撓腮。節目意外好評如潮。收視率一路高升,8集的紀錄片讓很多人感動了。

紀錄片中提到的幾個小店,一時間生意火爆,常常有人半夜還趕著過來,生意一度癱瘓。

媒體也跟進了,各種美食報道一時間成了熱門的稿件,全城掀起了一場美食運動,仿佛人人都成了吃貨。作為紀錄片的主創人員核桃卻退去了二線,反而曹大林出盡了風頭。

有一家頗有影響力的網站找到核桃,對核桃基本沒有做什麼采訪,隻是問了一些最近的生活,以及製作費用的問題,回去寫了一篇“觀點鮮明”材料豐富的文章,直指紀錄片內部權力鬥爭,主創人員備受冷落的標題。

這篇文章故意渲染了核桃當時拿的錢很少,拍攝辛苦,現在還是醫院住院,使勁捧核桃而故意把曹大林說成了一個善於鑽營又善於搶功的投機人士。這篇文章一出,軒然大波。部分事實加上一些捏造和主觀的描述,還配上了核桃一些在醫院臉色慘白,又可憐楚楚的形象,而故意找了一些曹大林肥頭大耳,笑容猥瑣的照片。

整篇文章旨在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暗示內鬥的劇情,胡編亂造了一些道聽途說的細節。迎合了很多受眾對幕後八卦,和陰謀論的愛好。

一時間,劇組內部的矛盾變成了核桃和曹大林的矛盾,“核桃堅持原則,曹大林為了商業利益,事後曹大林完全不顧核桃,自己沽名釣譽。”這樣的言論忽然在媒體圈裏流行,核桃看到文章之後很是驚訝,打電話過去當時的記者,怎麼寫出來的東西完全不是自己所說的,記者隻說:“你就是這麼說的啊,這樣寫為了文章效果。”核桃要求修改的時候,他隻是支支吾吾,推搪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