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張寶全則是個履曆極其混亂的男人,小的時候站在老師的背後就學會了彈風琴,下鄉那段無聊寂寞的青春期又喜歡上了繪畫和書法,之後聽從母親的意願幹起了木匠,也是一份創造性極強的工作。偶然的機會他當了兵,隨後他成了小有名氣的軍旅作家,發表了小說和報告文學。轉業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他的簡曆上寫著木匠、炮兵、導演、書法家、發展商。如此混亂甚至是莫名其妙的幾個職業集中在一個人的人生中,而今天張寶全已是4家公司的董事長。
就是這樣兩個人,十幾年前從部隊轉業一起投身商海,如今的張寶全、王秋楊已經成為中國房地產界一對引人矚目的夫妻。任何人的成功都是背靠很多機遇和各種各樣的巧合,包括兩個人的婚姻,各自的家庭背景等因素。王秋楊是高幹子弟,而張寶全是貧民出身,於是王秋揚從張寶全那裏學到貧民的忍耐頑強,張寶全則從王秋揚那裏學到判斷問題的宏觀和理性。就這樣,兩個人都獲得了各自的提高,而多元價值和適應能力這些都是在現今的生存發展中需要的。張寶全自己也承認:“今典集團的成功確實和我們的婚姻有很大關係,換個人當我老婆,有沒有今典集團還真不敢說。”
作為一個“夫妻檔”式的公司,倆人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張寶全很感性,頭腦很有創造性;而王秋楊更擅長運營管理,在公司裏主要就是扮演“大管家”的角色,負責公司的日常管理,代表“理性的一麵”,幫助張寶全實現他的思維創造。他的創造性是她前進的動力,而她的理性成分是他做出重要決策的判斷依據,兩個人在合作上可說是天衣無縫。
正是王秋楊的理性加上張寶全的感性,才成就了兩個人巨大的成功。其實,每個人的成功都可以像他們一樣,隻要你能夠找到與自己互補的那一半,甚至於你一個人可以把感性和理性集於一身,這並不是不可能的。一個人的智商無法再得到提高的時候,完全可以努力地修煉自己的情商。
情商決定成功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現在孩子們的生活雖然在物質上並沒有可以擔心的地方,然而,正是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被自己的親人眾星捧月般地包圍著、寵愛著的生活,更容易讓他們在成年之後失去很多與別人競爭的機會。因為他們僅僅是擁有了高智商,而情商卻還是停留在一個孩子式的模式中,完全得不到任何的開發。
曾經有專家對一所大學的休退學情況進行調查,從2002年~2006年,在休退學的學生當中,因為情商因素休退學的學生比例逐年上升,達到了30%~40%。傳統意義上,中國家長的教育模式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裏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這些還是不能消除家長們的危機感。於是,他們把孩子的課餘時間也安排得滿滿的,幾點要上補習班,幾點要練鋼琴,幾點要跳舞。總之,一天下來,孩子隻能隔著厚厚的玻璃看看外麵的小孩子在盡情地玩耍。而家長們還美其名曰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著想,但其實他們忽略了培養孩子們的情商。一味地關注於孩子的高智商的發展,一旦孩子離開了家長的庇護,走上社會的時候,從前受到的一切教育的缺點都暴露無遺。而你的孩子則會在社會中有無數的碰壁,甚至會釀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所以,一個人的成功,不僅僅需要高智商,更需要高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