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在夢想中起飛 隻有一次機會
劉東偉
鮑格丹諾夫出生不久,便被父母拋棄了,後來他被人收養,並有了鮑格丹諾夫這個名字,意思是“上帝賜予的”。
或許,上帝特別關照得不到父愛和母愛的鮑格丹諾夫,後來,他遇到了一位射擊教練,教練發現鮑格丹諾夫坐在台階上,目光久久地注視著一個方向,便認為他有射擊方麵的天賦,於是親自培養他。但是很快,教練便失望了,當鮑格丹諾夫說出自己的身世後,教練這才知道,鮑格丹諾夫不是精力專注,而是失魂落魄,用通俗的話來說,他是在發呆。
不過,教練不想放棄對鮑格丹諾夫的培養,他堅持每天讓鮑格丹諾夫練三百發子彈,對他進行強化訓練。誰知,並不見效果。訓練場上的鮑格丹諾夫,明顯是在應付,他隻是漫不經心地完成訓練課程,根本就不珍惜那三百發子彈的機會。
後來的一天,教練把鮑格丹諾夫帶到訓練場上,這次,他並沒有給鮑格丹諾夫三百發子彈,而隻給了他一發。鮑格丹諾夫愣愣地看著教練。教練說:“今天,你隻有一次機會,如果射不中靶心,就不許你走出訓練場。”鮑格丹諾夫默然半晌,將子彈推進槍膛。他端起槍,又放下,然後慢慢端起,又放下,遲遲不敢射出那一發子彈,最後,他凝神看著目標,足足有十分鍾,才扣動了扳機。
“嘭”,彈中靶心。
教練欣慰地笑了,之後,他每天隻給鮑格丹諾夫一次射擊的機會,如果射不中靶心,就要不停地練下去。
1952年,在第15屆奧運會上,鮑格丹諾夫獲得了大口徑步槍300米3×40項目的金牌,成為前蘇聯第一個奧運會射擊冠軍。兩年後,鮑格丹諾夫在世界射擊錦標賽中,囊括了小口徑步槍3×40、自選步槍3×40、跪射、立射、臥射等多個項目的金牌。
一枚子彈,就是一次機會。往往,當我們擁有大量的子彈時,會隨意地射出它們,不但一次次的機會白白浪費,我們本身的技藝也得不到進展。而當我們隻剩下一次機會時,還有誰不去珍惜?
總有一些你趟不過的河流
鄧為
第一次高考,我報的是南開大學,這是我高中時代最神往的高等學府。可惜,我的分數還是差了很多,名落孫山是再自然不過的了。無奈之下,我選擇了複讀。那年的成績,我略有起色,在班級裏也考過好幾次前三名,用老師的話說,“如果發揮得好的話,能上一個不錯的學校”。我也躊躇滿誌,又選擇了那所大學。
當小學教師的父親對於我第一次報考南開倒是沒有什麼意見,但聽說我複讀一年後,還要再報時,專門找我談心,無論如何也要我報省內的重點大學。我堅決不從,記得填報誌願的頭天晚上,父親百般勸阻,和我爭執著,聲音都嘶啞了。
世界上很多的事情,隻要你付出了努力,總會有成功的希望和可能,這是學校老師一直給我灌輸的道理,也是我多年來篤信的座右銘。父親和我,誰也沒有說服誰,最後,作為妥協,第一誌願還是按照我的誌願來報的,不過,在第二誌願上,我遵從父親的意思,報了一所省內的二流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