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指在心理、智能以及感情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把個人的心境發展成最好的狀態。
一般來說,健康的心理應該是全麵正確地了解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又能夠自我評價,能夠清楚自己的生活目標,能夠做到言行一致,並且經常保持開朗、樂觀、愉快、滿足的心境,同時能夠控製自己的情緒,能積極地適應和改變現狀,能夠以寬容和理解的態度與人相處等。
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在於自我維護。維護好了,心理才能健康地向前發展。總的來說,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麵:
1.力爭成功,改善自我概念
擁有一個積極的自我概念是心理健康的人的核心特質和基本內容。自我概念積極的人,對自己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以肯定的態度承認自己,既能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點,也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要想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獲得成功。
因為成功會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增強自我的認同感,同時還是擺脫焦慮、煩惱、抑鬱等症狀的最佳方法。所以,成功不僅是人生的目的,而且也是實現人生目標的一種手段。
為了成功,無論在什麼樣的條件下,都要對成功抱有積極的希望,並且積極尋找多方麵的成功機會,有時不妨冒一次險。但是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要用一顆平常的心去對待。
2.提高社交水平。增加社會支持
隻有正常的人際交往才能滿足個人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同時,人際交往也是建立個人自我價值觀的基本渠道。所以,積極正確的人際交往態度和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建立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因此,一個人要培養各方麵的社會興趣、學會與他人協調合作,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為了達到良好的交際目的,要養成一種換位思考的習慣,對他人不要求全責備,應當積極主動地發現他人的優點。欣賞他人的成功。當自己處於困難的時候,要勇於接受、善於利用他人所能提供的社會支持。養成這樣的習慣,就會使你的心理更加健康。
3.端正認識,樹立正確的壓力觀
人生在世,要麵對壓力、困難和挫折,這些都是無法回避的。
因此,遇到壓力沒有必要發牢騷抱怨命運的不公。
壓力既是對人的威脅,又是挑戰。對待壓力應該一分為二。壓力其實也有多方麵的積極意義:激發個人的生命活力,增長人生經驗,懂得對自己負責,從而使自己變得更加成熟。
要勇敢地正視壓力,同時也要善用各種有利的積極因素,這是有效地化解壓力的重要基礎條件。當壓力過大、個人一時無法承受時,不妨抱著一種寬容的態度,堅信任何壓力與困難都是暫時的,一切都會過去。要明白當條件具備時,總能夠采取積極的措施給予化解。
4.承認情緒,適當地發泄情緒
人在壓力的環境下會表現出各種消極的、激進的、痛苦的情緒反應,這是一種比較正常的心理。從健康的角度來看,處在壓力之下的人應該承認自己的情緒,並且通過適當地方式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出來,而不是去掩飾它,這樣才有利於身心的健康成長。
宣泄情緒的方式很多,例如痛哭一場或者向家人、朋友傾訴,也可以通過把自己的感覺寫在紙匕來發泄。另外,還可以參加正當的消遣娛樂、旅遊、體育運動,專注於閱讀、遊戲、整理花木、學習電腦、欣賞音樂等,從而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5.積極自我暗示,建立內在對話
積極的自我暗示是一種良好的心理活動,它是一種自己說、自己聽的自我溝通過程。當你受到他人的輕視和排擠時,這時你會懷疑自己的價值。此時你要問問自己:“他這樣看正確嗎?對這件事是否還有其他解釋呢?”當自己麵臨著多項任務而感到壓力重重時,你可以這樣暗示自己:“事隋總會有解決的時候,我要一步一步地去完成。”
6.積極采取行動,逐步化解壓力
調查發現,那些情緒消極、經常感到痛苦的人,大多是一些隻想而不付諸行動的人。由於缺少行動,即便是一些日常生活中並不難處理的事情,也會堆積成大麻煩。所以,要想改變不良的情緒,隻有行動才是最好的良藥,經常與他人交往,從外界獲得積極的力量。麵對眾多的困難,可以有選擇地克服,比如從相對簡單的任務人手,從而部分地緩解壓力、增強自己的信心,進而為其他任務的完成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