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30日,是中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我黨在一個較長時期的重要領導人張聞天誕辰90周年紀念日。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隆重紀念這位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領導人。在中國現代史上,張聞天之所以成為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在於他為了解救和改造中國,以激進民主主義者的立場,站在時代的前列,順應中國社會變革的步伐,積極選擇的必然結果。
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熱情戰士
在中國現代史上,張聞天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這首先在於他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文學革命,是我國新文化運動中的一位熱情戰士。
中國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始於1915年,它是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和社會矛盾的進一步激化而產生,並以《新青年》雜誌的創辦為標誌的。《新青年》雜誌是1915年9月在上海創辦的,第一卷名曰《青年雜誌》,自第二卷第一號(1916年9月)起改名為《新青年》。這是個月刊,編者是陳獨秀。1917年,因陳獨秀被聘為北京大學文科學長,《新青年》由上海遷到北京。《新青年》的創辦,在我國開始掀起了一個徹底的反對封建主義的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早期的《新青年》高舉民主和科學的大旗,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向封建主義的意識形態發動了猛烈的進攻。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以後,《新青年》開始介紹馬克思主義。在偉大的五四運動中,《新青年》成為著名的革命刊物。
我國的新文化運動啟發教育了年輕的張聞天,張聞天又以極大的革命熱情投入到這個運動中來。1917年秋,當17歲的張聞天到南京全國水利局河海工程專門學校讀書的時候,努力汲取各種新思想,是《新青年》等報刊的熱心讀者。五四運動爆發後,他在南京積極參加反帝愛國運動,並且成為《南京學生聯合會日刊》的重要撰稿人。這一時期,他發表的詩文、時評和雜誌,強烈地反映出他反抗舊社會的一切舊製度、舊道德、舊思想,宣傳革命民主主義,呼喚青年奮起鬥爭。由於他同當時著名的新文學團體有著密切的聯係,把文學作品當做反帝反封建的武器,積極地進行創作和翻譯,很快成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代革命文學家。
關於張聞天在文學活動方麵的努力和貢獻,有的同誌把它概括為以下三個發展階段:即1919至1920年是第一階段,他以新詩、隨感錄和時評積極投入五四新文化運動。1921至1923年是第二階段,他翻譯了不少外國文學作品和論著,撰寫了不少評論外國作家、作品的文章,給新文學的發展以積極的影響。1924至1925年夏是第三階段,這是他早年文學創作光華四射的時期。在此期間,他完成的長篇小說《旅途》和三幕劇《青春的夢》,集中地反映了五四青年衝決羅網、找求光明的曲折曆程,是當年新文苑的前列之作,這在五四運動中是有影響的。程中原:《張聞天早年文學作品選》,1版,358~359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由此可見,我國的新文化運動是張聞天的重要社會實踐,也是他成為激進民主主義者的重要原因。所以說,張聞天的的確確是從新文化運動中的一位熱情戰士起步,成為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
《共產黨宣言》是張聞天成長的新起點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以後,中國第一代馬克思主義者的成長,都是與學習和研究《共產黨宣言》分不開的。李大釗、陳獨秀是如此,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董必武、彭德懷、賀龍等是如此,張聞天也是如此。
在第一個中譯本《共產黨宣言》還沒有出版以前,中國的知識分子隻能從外文書籍中讀到《共產黨宣言》,或者從國內外報刊上看到關於《共產黨宣言》的介紹。張聞天就是從《每周評論》上首先看到《共產黨宣言》的。
《每周評論》是李大釗、陳獨秀在五四運動以前創辦的一種進步的政治刊物,1918年12月22日創刊,1919年8月30日停刊,共出三十七期。當時,密切注意新思潮的張聞天除經常閱讀《新青年》外,非常重視《每周評論》,特別是李大釗和陳獨秀的文章給他以深刻的影響。當時,這是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一個普遍的優點和特點。鄧中夏在談到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鬥爭情況時曾經寫道:1919年五四運動以後,中國知識階級思想為之嶄然一新,相率竟為新文化運動。開始尚為德謨克拉西的宣傳,繼而為社會主義的研究。後來社會主義的信仰者日勝一日,首先引起資產階級學者的抗議,提出“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胡適之)以與社會主義信仰者挑戰,於是在北京方麵發生所謂“問題與主義”之爭。經過一場激烈鬥爭後,結果,在形式上算是主義派取得了勝利。但社會主義信仰者在當時派別是極為紛歧的:有無政府主義,有工團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和馬克思共產主義(布爾什維主義)。此外還有夾七夾八的什麼傅立葉的空想社會主義,托爾斯泰的無抵抗主義和日本武者小路實篤的新村主義等。因此,“問題與主義”之爭以後,接著又是社會主義各派別的鬥爭。在此次混戰中,馬克思主產派在形式上曾將各派各個擊破,但無政府主義在中國有最老的資格和相當的深厚的基礎,特別是在廣東,於是就在廣東方麵發生馬克思主義和無政府主義之爭。結果,也算馬克思主義派取得了勝利。《鄧中夏文集》,1版,439—44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顯然,張聞天是經曆了這個過程的,而他的可貴之處正是在五四運動之前就閱讀了《共產黨宣言》,並且在五四運動期間傳播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南方較早地舉起了《共產黨宣言》的旗幟。
1919年4月6日,《每周評論》在第十六期的“名著”專欄裏刊登了署名(舍)摘譯的《共產黨的宣言》。文前按語指出:“這個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最重大的意見。他們發表的時候,是由1847年的11月到1848年的正月,其要旨在主張階級戰爭,要求各地勞工的聯合,是表示新時代的文書。”接著,就摘譯了《共產黨宣言》第二章最後部分的譯文,這段譯文中包括了十條綱領的全文。《每周評論》摘譯的《共產黨宣言》及其編者按語,即刻引起張聞天的極大興趣。他反複研讀著,又反複思索著,他想起了俄國,又想到了中國。他深信這是一篇絕好的新時代的文書,並決定針對中國社會也要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四個月之後,即1919年8月19日至21日,張聞天在《南京學生聯合會日刊》第50號至52號上連續發表了《社會問題》一文。文章初步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闡述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進程。指出:我們“要進窺中華民國的社會之先,不可不曉社會的變遷”,“按馬克思唯物的曆史觀,吾們可以曉得:社會問題經了四大變動”。接著,文章進一步剖析了中國當時的社會問題,提出和論述了中國革命的目標、動力和前途。指出:“現在最緊要的是鏟除士大夫階級”,“這大約是同歐洲舊式的革命差不多。不過起革命的要是勞農界人(就是工人和農人)”。文末還以“什麼叫做國家社會主義”,摘錄了《每周評論》上的《共產黨宣言》,並根據中國的國情,把《共產黨宣言》中的十條綱領作為中國革命的第二步。這就表明,1919年8月的張聞天不僅初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而且成為中國南方廣大青年學生中的一位先進青年。
由此可見,在五四運動前後,張聞天思想的升華,是從研讀《共產黨宣言》開始的,而《共產黨宣言》的光輝思想又引導著張聞天在新的起點上不斷地成長。所以,有同誌說:“這是他革命一生的光榮開篇。”這話是說得非常中肯的。
為尋求革命真理先後去日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