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如刀
文/崔修建
某日,隨手翻閱一本女性雜誌,目光被這樣一個調查吸引住了——請用最貼切的比喻,形容一下你心目中的真愛。
真愛像什麼呢?我的思緒開始飄動,像水,像花,像鑽石,像琉璃……無數個答案跳躍出來,似乎都很貼切,但又都有些缺憾。後來,我又問過許多人,搜集到的比喻五花八門,雖說大多新穎別致,卻沒有一個能讓我擊掌叫絕的,直到遇到朋友亞寧。
亞寧是一個很優秀的腦外科醫生,他平素不善言辭,說一句話似乎都要經過嚴格的推敲,嚴謹得無懈可擊。那天,他剛剛做完一個高難度的手術,聽了我的那個問題,他又拿出了一貫的認真,蹙眉沉思了一會兒,然後擲地有聲道:
“真愛如刀。對,真愛就像刀一樣。”
“真愛怎麼會像刀呢?”是不是他握手術刀握出了職業習慣?
麵對我一臉的困惑,亞寧給我講了下麵這個故事——有這樣一對老夫妻,他們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在婚後的50年裏,他們似乎一直沒有停止過爭吵,有時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吵得拍桌子、摔東西,分居數日,互不理睬,婚姻一度亮起紅燈。然而,年近八旬時,妻子突然病癱在床上後,丈夫的脾氣竟出奇地改變了,習慣的大嗓門變得細聲細語起來,對妻子身上原來不能忍受的毛病,也視而不見了。妻子也不再挑剔丈夫,看他笨手笨腳地做事都很順眼了。耳聞目睹兩位老人那種種相親相愛的感人細節,許多人都羨慕不已。
亞寧曾問老頭:“怎麼到了老年,才開始恩愛起來呢?”
“哪裏的話?我們一直都很恩愛啊。”老頭一臉的堅決。
“一直都很恩愛?”連他們的兒女都認為他們的婚姻或許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呢。
“沒錯,我們一直都在相愛著。隻是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想把愛雕琢得精美一些,雕琢得更符合我們想象的那個樣子。於是,我們一人手裏拿著一把小刀,看到不順眼、不如自己心意的地方,就上前去想把它削掉,想剔除混在愛裏麵的所有的雜質。結果,我們毛手毛腳,總是在割去許多不好的東西的同時,也割傷了對方,留下了許多愛的傷痕。直到老了,我們才同時發現:我們彼此還是深深相愛的,隻是年輕時愛得不懂方法,不得要領。就像你這個腦外科醫生,在給病人手術時,不能光想著要切掉那些腫瘤或壞死的組織,還要小心翼翼地高度警惕著,不能讓手術刀碰壞別的神經,還要盡量少留下傷疤。愛情也是這樣,常常因為愛得太深,因為愛的方法不恰當,在不知不覺中就傷害了愛。”老頭一副恍然洞悉愛之玄機的神情。
“真愛如刀,技藝最嫻熟的高手,才會雕琢出最美的愛。相反,若不講究愛的方式,縱然愛之深愛之切,也可能因為愛得莽撞,而將彼此割得遍體鱗傷。”老人進一步概括道。
這實在是很貼切的比喻,我立刻明白了—— 現實生活中,為什麼有那麼多原本相親相愛的人,會在愛的路上漸漸地變得疏遠、隔膜起來,甚至反目成仇,在彼此的心中留下那麼多的怨、那麼多的恨、那麼多的悔……原來,真愛是一柄鋒利的刀,在清理侵入愛的肌體中某些細小的雜質時,若握刀的手稍稍有一點點偏離,便很容易傷及錯綜複雜的愛的神經。
如此,相愛的人們應該記好了——愛的美好與絢麗,需要心靈深處源源不斷奔湧真愛,更需要懂得用愛的智慧,握好真愛之刀,悉心地一點一滴地削出精美、芬芳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