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子湯和蓴菜湯
文/王國華
吃過一回蓴菜湯。清清爽爽的湯裏飄著幾片嫩嫩的綠葉,喝一口,感覺嗓子裏滑了一下,葉子已經進到我的肚子裏。本能地想嚼一嚼它,看它到底是什麼味道,卻總也嚼不住。蓴菜葉子像個淘氣而矯捷的兒童,還沒等你看清麵目,已逃得無影無蹤。後來喝一大口,終於捉住其中一葉,卻什麼味道都沒嚐到。
不過,蓴菜湯還是很好喝,味道淡淡的,有一股清香。蓴菜產自江浙一帶,是一種珍貴的水生食品。據說有消氣止嘔、治熱疽、除瘡等功能,還可防治貧血、肝炎等。我作為一個食客,喝蓴菜湯,當然不是為防病治病,隻是因為喜歡它的味道。而蓴菜湯的味道,其實跟蓴菜並沒有什麼關係。服務生介紹說,此湯用火腿、雞丁、味精、鹽、香油以及其他中草藥煮成。我嚐到的清香來自湯,並非蓴菜。蓴菜仿佛君主立憲製中的君主,起一個提綱挈領的作用,一切似乎以它為核心,並以它的名字命名,但蓴菜湯中對味道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隨處可以得到的油鹽醬醋。
這讓我想起一個“釘子湯”的故事。一個旅人來到路邊一戶人家討東西吃。主人很小氣,拒絕了他。旅人就向主人討一根釘子,說要做一頓“釘子湯”
吃。主人很奇怪,給了他一根釘子。旅人支起鍋,燒開水,把釘子放進了鍋裏。
過了一會兒,旅人說湯已經差不多了,如果能放兩個洋蔥在裏麵,味道一定更鮮美,主人取了兩個洋蔥切好放進湯裏。過了一會兒,旅人又說如果可以再加一點奶油,湯將會無比美味,主人也照做了。就這樣,旅人又向湯裏加入了各種作料,最後取出釘子,跟主人分而食之,主人連連讚美“釘子湯”好喝。
跟蓴菜湯一樣,“釘子湯”中的釘子,也隻是個噱頭。若把蓴菜湯中的蓴菜換成釘子,喝起來的味道,跟原先相比也差不到哪裏去。它們都是個引子,以此為開端,引出後麵大段大段的內容。可奇怪的是,飯店裏沒人賣“釘子湯”,他們隻賣蓴菜湯。因為釘子可能隨時紮了你的嘴。作為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釘子顯得太突兀,它不像蓴菜那樣張弛有度,隱現自如。
常聽有些人說,讓我做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吧,其實他們做得也不好。蓴菜跟釘子,區別可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