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在貝殼裏的海112(1 / 1)

生命的缺失 一斤肉能做幾樣菜

文/徐立新

由於家庭突遭變故,高中還沒有讀完,十八歲的三叔便開始在家務農。同樣的田地,一年下來,並不是什麼農活好手的三叔,收入卻是村裏其他人的好幾倍。原來,別人家的田地一般都隻種一季,最多也不過是兩季,之後就開始放閑田,而三叔不是,他至少要種上三季,比如山地,三叔一般是收完油菜種紅薯;收上紅薯,又接著種其他季節性作物,即使是隆冬時節,三叔也不讓地閑著,又種上了大棚蔬菜。

兩年後,鎮政府食堂需要招聘一名炊事員,由於福利和待遇都不錯,因此有很多人報名應聘,其中不乏烹飪高手,三叔也在家人的勸導下,填了一張報名表。

招聘選拔的方式很簡單,食堂給每一個應聘者準備了一斤豬肉,要求他們以豬肉為主要原料,自由發揮,做出自己最拿手的菜來,誰的菜色、香、味更勝一籌,即被錄用。很快,應聘者們開始各顯神通,一頓鍋碗瓢勺交響曲後,所有的菜都放到了評委麵前,有的是土豆燒豬肉,有的是青椒炒肉絲,有的是紅燒肉……評委們開始一一品嚐,幾乎每道菜都讓他們不停地點頭,讚好。

可是,當評委們嚐過三叔所做的菜後,感覺卻是一般,沒有點頭,也沒有讚好。就在人們紛紛猜測究竟誰能入選的時候,一個出人意料的結果出現在大家麵前,勝出的人竟是三叔!有人開始不滿,說,比賽不公平,輸得不服氣,要求評委給出一個理由和說法。

最終,評委中的一位代表給出了理由。他說,你們所有的人,一斤肉都隻做出了一樣菜,而他卻做出了四樣不同的菜,分別是,大白菜燒油渣、土豆燒肥肉、瘦肉炒香幹和榨菜肉絲湯。雖然他菜的味道和精致程度比不上你們,但我們認為,我們需要烹飪技術熟手、能手,但我們更需要比別人永遠多想一招,把有限的資源利用到最大化的烹飪高手!

幾年後,鎮上將一位很有名氣的曆史人物的故居開發成旅遊項目,對外接待遊人。三叔又被安排到那裏,做起導遊講解員,僅僅是一年多的時間,三叔不僅圓滿出色地完成了本職工作,而且還出版了一本專門介紹這位曆史人物的書籍,成為了全市旅遊係統裏第一個出書的“作家講解員”。

一斤肉你能做出幾樣菜?發生在三叔身上的幾件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也許我們無法改變客觀已有的條件,但能改變的是,在條件之下的自身伸展的程度和方式,隻要我們盡情地伸展,成功同樣會尾隨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