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在貝殼裏的海113(1 / 1)

生命的缺失 戰馬的秘密

文/薑欽峰

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八路軍在敵後英勇作戰,屢次給予日寇沉重打擊。

這年5月,太行根據地的老百姓看到一支軍隊經過:有的穿著各色便衣,有的身著藍灰色舊軍裝,隊伍中還有不少高頭大馬,背上駝著槍炮子彈。這支隊伍雖然軍容不整,但是士氣高昂,紀律嚴明,所到之處秋毫無犯,沿途不斷提醒老百姓注意避讓,有的還幫助老百姓掃地、擔水。戰爭年代,根據地的老百姓見慣了部隊來來往往,並不覺得奇怪,紛紛猜測,八路軍又要打鬼子了。

可是,沿途的老百姓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眼前這支“八路軍”竟是冒牌貨。他們是喬裝打扮後的日軍特種兵,此行的真實目的,是準備偷襲八路軍總部!

1940年8月,八路軍發動了“百團大戰”,前後曆時四個月,大小作戰一千八百多次,共殲滅日軍兩萬餘人,打得日寇聞風喪膽,驚呼“應對華北再認識”!遭受重創的日軍不甘失敗,隨後收拾殘部,重整旗鼓,向八路軍發起瘋狂反撲。1942年5月,日軍調集各路重兵,開始大規模進犯太行、太嶽地區,同時又秘密派出兩個精銳聯隊,化裝成八路軍的模樣,騙過了沿途軍民,深入太行腹地。

5月22日晚,八路軍發現各處敵情,當機立斷命主力部隊快速開拔,跳出敵人的重兵包圍圈,到外線作戰。主力開拔後,日軍利用先進的電訊情報技術,搜尋密集向外發送電話、電報訊號的中心,發現了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立即調集重兵包圍了它。而此時,那支冒牌的“八路軍”,在我方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正悄悄向八路軍總部逼近。

至5月23日,八路軍總部得到準確情報,發現了來犯之敵。此時形勢已萬分危急,數十倍的敵軍精銳正瘋狂撲來,而八路軍總部多為文職機關幹部,大多沒有實戰經驗。敵眾我寡,突圍困難重重,總部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分散突圍。24日晚,總部機關趁黑突圍,連夜突破敵人三道封鎖線,次日淩晨到達十字嶺,再次遭到日軍重兵包圍。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不顧個人安危,堅絕要求斷後,在掩護總部領導骨幹及機關幹部成功突圍後,左權不幸被炮彈擊中,壯烈犧牲,以身殉國。

日軍妄圖消滅八路軍總部的陰謀雖然破產了,但是不可否認,日軍為了假扮八路軍,的確做足了功課,不僅外形逼真,而且在行軍途中故意模仿八路軍作風,成功欺騙了許多根據地軍民的眼睛。然而,鬼子的計劃看似完美,卻並非天衣無縫。當日軍進入根據地時,有個八路軍的偵察員曾發現過異常情況,疑點就來自敵人的戰馬。

抗戰時期,八路軍的戰馬多是蒙古馬,體型較矮小,耐力雖好,但不擅長衝刺。而日軍為了發動侵略戰爭,蓄謀已久,戰馬都是從世界各國引進的純種良馬,以阿拉伯馬居多,體格健壯,身材高大,奔跑速度快。當那個偵察員看到這支“八路軍”行軍時,發現對方的戰馬竟然都是高頭大馬,不像八路軍常見的蒙古馬,於是心生疑竇,立即報告了連長。可惜的是,這個重要情報並未引起連長足夠重視,也沒有繼續上報,以致痛失良機。

假如那個偵察員再細心點,假如連長不肯輕易放過疑點,那麼極有可能提前發現敵軍意圖,變被動為主動。倘若如此,恐怕這段曆史就是另一種寫法了,然而曆史不容假設。左權是在抗戰中犧牲的八路軍最高將領。一個小小的忽視,引發後人多少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