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城王家是會稽王家的旁支,在廬江經營已近百年,現任家主王明。王明此前是李術的功曹,廬江郡縣官吏近半是王明委任,根基十分強大。王明有二女三子。其長女為李術正妻,第二子王磬為李術部將,麾下兵馬不下三千人。
陳家是皖城世家,多有田地。家主陳升,孫策將軍委任的郡丞,是為皖城本土氏族的領頭人。其弟陳任,為李術麾下司馬,有正規兵馬一千。”
孫權點了點頭,這些情況他大略也知道些。
在漢末,任何世家大族首先是大地主,其名下不僅有土地,還有依賴著這些土地的人群。名副其實的有錢、有地、有人,還有名望。在那時,新官員上任,首先拜訪的多半是當地的世家大族,而不是上司。可見世家大族影響之深遠。
陸遜繼續說道:“主公攻下皖城後,世家大族原本計劃推舉雷薄為太守,被雷薄拒絕了,王、陳兩家不得不另行籌謀。據屬下所知,廬江世家大族已經議定推舉王明為廬江太守。”
孫權目露凶光,冷然道:“我若不答應,他們又將如何?”
陸遜兩眼轉向地麵,避開孫權的目光,道:“王家尚有一女,現年二八,向有美名,王家籌算以次女與江東結親。隻是主公對廬江世家大族多有戒備,王、陳兩家認為開誠布公來做的成算不大,無奈之下,便使了“暗度陳倉”之計,讓王氏長女回了城主府——”
“嘭!”
孫權大是惱怒,恨恨的一掌拍在案幾上。他本來要破口大罵這些世家的,視線無意中落在低眉順眼的陸遜身上,想到眼前這家夥是吳郡最大世家陸氏的當家人,其家族影響力比王、陳兩家可大得多,話到嘴邊又咽回去了。
前世的紈絝子弟看三國,總是把各方諸侯的興亡歸結在做老大的個人性格能力和有限的幾個軍隊統帥上麵,的確是膚淺了!
要是依前世紈絝子弟的看法,曹魏應該能統一天下。穿越前輩於吉,刻在潛龍穀石壁上的曆史,最後的王者也是曹魏。但記憶中的中國曆史很清楚地告訴他,三國歸晉了。造成這種曆史的偏差,是不是跟這些世家大族有關呢?
想想有些道理,曆史上,眼前的陸遜和他兒子在東吳混得風生水起;東吳降晉之後,陸遜的孫子在司馬氏手下好像混得也不錯。
魏、蜀、吳爭來鬥去,誰也沒能統一天下,最後都歸晉了,是不是因為對待世家大族的政策問題呢?
孫權搖了搖頭,沒法想明白。前世的他根本不讀曆史,要不是《三國演義》和易中天的勾引,有段時間查閱了些三國曆史,隻怕連三國歸晉這事都不知道,如今會設想世家大族可能影響曆史進程,已經難能可貴了!再深入的話,那就是自己找不痛快。
“主公?”見孫權長久不出聲,陸遜輕聲喚道。
“啊?”孫權回過神來,道:“哦,伯言啊,你做得很好。廬江世家之事我已有計議,此事到此為止。此後嘛,你暫時協助闞澤,凡事替我多參謀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