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感謝戴應奇為我的小說寫的讀後感。本來隻是想把這篇小說的六萬字湊齊,但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小戴的讀後感真的寫的很好,應該說小戴的文筆是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的。她非常準確的抓住了我文章想要表達的主題。看完小戴的這篇讀後感讓我感覺其實看這篇讀後感就夠了,看不看我的小說已經是次要的了,哪個作者不是為了一個主題而寫作的呢,這就夠了,就夠了……
我的高中時代確實不是一個讓人很滿意的時期。說白了,我是一個很看重結果的人。但我也沒有十分後悔什麼,這一點在我的小說裏應該是有所表現,我沒有讓我的過去有任何改變。因為我不隻一次的問自己,如果我的人生隻是一盤象棋而我有可以悔棋的機會的話,我會悔哪一步?我每一次得到自己的答案都是:一步不悔,向前看。我沒有刻意冠冕堂皇的偽裝什麼,因為沒有必要,我是真真實實的在加油向前衝!
現在我已經上班了,現在的我在為我自己家人編織幸福,同時也在為自己勾勒夢想。認真的工作,兩年時間,看是不是夠混個什麼小官當當。五年之內,看能不能拿下注會。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老是想當將軍的士兵也不是好士兵。我明白,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但我一直認為,自己隻要是確實盡力到最後了,就沒有什麼好後悔的。大學四年也確實放縱了自己,但人一生中總要有一段時間是偏離自己正常軌道的,這樣也才不枉人生精彩嘛。當然,這種偏離也是要適時適度的。我當然沒有很過分,甚至有時覺得自己瘋的不夠。要是能把我的性格練得更放得開就好了,不要想太多“對不對”、“好不好”,不要太在乎自己的麵子,別人的言論。活出真實的自己到底會多灑脫,會多輕鬆,又或許會多辛苦,會多狼狽。我承認,我是害怕了,所以,我選擇就活在當下,活在別人的幸福裏。希望自己能像懈寄生,雖是寄生,但一樣能活出自己的價值。
告別自己的學生時代,說沒有感傷是假話,說自己沒有留戀更是沒人信。學生時代,有辛苦——這也許是絕對的值得;有快樂——這也許是一輩子的寶藏。現在失去了學生時代,這當然不會像失去學生證那樣容易,我們還有記憶。人總是這樣,失去時才覺得曾擁有的快樂比辛苦多,於是為失去的寶藏而痛苦。我們應該更多的記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隻要我們努力。
說了這麼多,也許有人會問:你是不是就做的很好呢?
我沒有!
記得又一次和同學在ktv,我唱了一首卓文萱的《想家》,居然唱到自己熱淚盈眶。可能是《想家》裏的那幾句歌詞讓我感同身受吧。那我囉嗦一下,發一下歌詞:
那時候
爸爸總是陪我一起走路上學去
那時候
媽媽總是怕我淋到雨
有時我希望回到過去
握著它的手好安心
每天我在遠方擔心他的白發
我想回家為什麼一定要長大
為什麼世界變得好複雜
我不想獨自麵對眼淚流下
我隻想緊緊抱著他
有時候
我喜歡和朋友一起分享冒險的遊戲
有時候
我寧可到海邊去淋雨
隻是我找不到我自己
我的心其實在逃避
每天被困在幻想和現實之間
我想回家
為什麼一定要長大
為什麼都不說出真心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