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鼠的利用(2 / 2)

小白鼠可作科學實驗之用。科學家利用鼠研究藥物,了解疾病,探測人類的營養、發育和其他醫學問題。而且科學家還認定鼠十分適合作為研究心理學的對象。據說鼠的“行為舉止”足以作為人類行為的參考。由於鼠在核汙染區能安然無恙地生活,若能揭開其秘密,將有助於人類防止核輻射能力的提高。據報載,1997年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外科專家在世界上首次采用體外細胞繁殖的方法,成功地在白鼠身上複製出人耳,為人體缺失器官的修複和重建帶來希望。專家選擇人體器官中外形構造最複雜的耳朵為突破口,首先培養出形同人耳的軟骨,再將軟骨移植到小白鼠身上,六周後小白鼠身上成功地長出了人耳。

鼠在軍事、報火警、預報礦井中的瓦斯、台風中的用途也不可忽視。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卷12)中記述了一則鼠壤墳的傳說,說的是古時候西域有一個古國叫瞿薩旦那國,也就是古於闐國,今為新疆和田縣。在瞿薩旦那國王城以西有一片大沙漠,沙漠的正路中有一座小山阜,叫做“鼠壤墳”。傳說有一次,匈奴率幾十萬大軍侵略此國,駐紮在鼠壤墳旁。當時的於闐國隻有幾萬兵力,寡不敵眾,大敵當前,君臣震驚,不知所措。後得神鼠之助,一夜之間,匈奴幾十萬大軍所有的馬鞍、衣服、弓弦、甲?的係帶,全被老鼠咬斷。驚慌失措的匈奴大軍麵對白天而降的於闐軍隊,隻好束手就擒,於闐獲得全勝。這則流傳極廣的鼠壤墳傳說盡管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但西域鼠碩大、眾多而善齧,卻在史書上留下了不少記載;在古代戰爭以弓箭為主要作戰工具的特定環境中,才會產生鼠神助戰的神話。如果說西域的鼠被披上了神聖的外衣,那麼,《三國誌》中所說“太祖(曹操)鞍在庫而為鼠所齧”的故事中的鼠卻是現實的,同樣說明鼠在戰爭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鼠也能“將功補過”。美國有一種嗅覺靈敏的鼠,經訓練後被派往郵電、海關、邊防關卡、倉庫、機場及飛機上“服役”。因為鼠個小,能直接鑽到隱藏爆炸物的縫隙裏,準確地偵察出爆炸物的位置。據記載,20世紀90年代美國國防部成立了一個“動物戰土營”,訓練鼠在戰爭時去偷襲敵軍。據說經過嚴格訓練的鼠吃藥以後,狂性大發,十分狂暴,在黑沉沉的午夜出擊,躥入敵軍軍營,咬斷入睡的士兵的喉管或頸動脈,使之死亡。這種經訓練的鼠嗅覺特別靈敏,會循著子彈或火藥的氣味前進,遇到子彈或火藥便咬,引起爆炸,使敵軍極度混亂。據說美軍用來做動物戰士的鼠是印度鼠,體型較大,背部呈黑色,鼠毛很密,跑得極快,繁殖力很強。這類鼠吃了激素就如同吸了毒,狂性大作,隻知瘋狂咬人。1994年9月6日《北京晚報》報道了一條消息,說7月31日陝西隴縣城關鎮有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喬珍珠,聽到屋外吱吱的叫聲,出來一看,隻見一隻大鼠伏在壓水井邊耷拉著腦袋。喬老太伸手去拉,鼠不反抗也不逃,繼續吱吱地叫。突然老太太發現鄰居的麥垛著火,立刻喊人及時把火撲滅。此外,鼠預報礦井的瓦斯、地震、台風,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