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俗型鼠婚故事(2 / 3)

例2,廣西柳州地區鹿寨潘紹紀講述的壯族民間故事《老鼠嫁女》是一則集鼠婚型、寶葫蘆型、兩兄弟型、孝子養母型、動物報恩型、龍女成親型等多種型式於一身的複合式故事。鼠嫁女穿插在尋找寶葫蘆的過程中。貓為報恩去找寶葫蘆,葫蘆藏於官員的樟木箱中。是日,鼠王正嫁女,貓去找鼠幫忙咬破箱子偷出葫蘆,答應事成後,每年正月十六鼠嫁女日貓不吃鼠,由此相沿成俗。

例3,蘇州叫賣桃花塢鼠婚年畫邊唱邊賣的歌謠,十分生動:

年三十裏鬧嘈嘈,老鼠做親真熱鬧。

格(這)隻老鼠真靈巧,扛旗打傘搖勒搖。

格(這)隻老鼠真苦惱,馬桶夜壺挑仔一大套;

繡花被頭兩三條,紅漆條箱金線描;

格(這)邊還有瓷花瓶,雞毛撣帚插仔牢。

格(這)隻老鼠真正嬌,坐勒轎子裏廂眯眯笑;

頭上蓋起紅頭巾,身上穿起花棉襖。

吹吹打打去成親,親戚朋友跟仔匆匆少。

旁邊還有花黃貓,一塔刮子吃精光。

另一首小販叫賣鼠婚年畫的歌。謠也很有趣:

填倉黃道日,老鼠把親成;

洞房花燭夜,遇見老貓神。

在內蒙古兒歌《老鼠娶親》裏,貓扮演的是賀喜者的角色:

嘟嘟哇,嘟嘟哇,老鼠娶親來到了。

八個老鼠抬花轎,兩個老鼠放鞭炮。

四個老鼠吹鼓手,嘟嘟哇哇真熱鬧。

老鼠嫂子去送親,耗子大娘迎花轎。

老貓聞聽來賀喜,一口一個都吃掉。

河南內鄉有一首篇幅相當長的兒歌《老鼠出嫁》,在內容上與目前所見的鼠嫁女歌謠有所不同,鼠姑娘嫁的是雞大哥,大狸貓盡管隻是個看熱鬧的角色,鼠姑娘仍然沒有逃脫葬身貓腹的命運。兒歌采用民間的問答歌唱體,語言十分生動有趣:

小黃狗,汪汪咬,問問黃狗叫啥哩?對門耗子姑娘出嫁來!

什麼轎?大花轎。誰來抬?他二爺。誰去送?他舅舅。

誰打鑼?他大哥。誰打旗?他妹妹。

誰打燈?請來一對螢火蟲。誰吹笛兒?他小姨兒。

嫁誰家?嫁給東莊張二家。

張二家有個花公雞,身披五彩頭戴花,站在門口等著她。

吹吹打打來得快,來到門前轎落下。

誰來攙?雞妹妹。誰請客,雞媽媽。

公雞一見很快活,拍著翅膀咯!咯!叫。

驚醒了大狸貓,睜開眼睛張張嘴,伸伸懶腰出來了,

唷!誰家娶親這熱鬧?原來是雞大哥。

娶了誰家小母雞,叫我向前瞧一瞧,

哎!弄錯了,轎裏坐個小耗子,可是我的好點心。

送親的耗子都嚇跑,單撇下轎裏的小耗子,

狸貓向前卡住腰,啊嗚,一口吃完了。

例4,清代是鼠婚民間年畫創作和生產的高峰期,這一時期的鼠婚年畫多以送親迎親的盛大場麵為內容,帶有鮮明的入世色彩。這一特色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鼠演人事,畫麵的主角盡管是鼠,還有貓、蛙和人出場,其送親迎親卻與人間嫁娶一般無異;二是巨貓占據著畫麵的中心位置,或心滿意足地收受鼠女家的禮品,或把送親的鼠輩叼在嘴裏,抓在爪上,充分反映了這類年畫的驅鼠鎮鼠的巫術功能。像湖南隆回、四川綿竹、四川夾江、山西新絳、江蘇蘇州、福建漳州、湖南邵陽的鼠嫁女年畫就是。陝西鳳翔的《老鼠娶親》畫的是貓鼠大戰,貓追鼠逃,其驅鼠的用意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