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能夠稱之為天驕的人其實並不隻有他一個,或許蒙古人骨子裏就具有這種不服輸,挑戰世界的天性。隨著成吉思汗的去世,一望無際的蒙古草原上並沒有就此沒落,而是出現了新一代的驕子。
元太祖十年(1215年)八月的一天,在漠北草原上的一個蒙古包裏,幾位蒙古族的婦女和一名接生婆正圍在一個產婦的旁邊忙碌著。不一會兒,就從產房裏傳出了一個嬰孩的哭聲,眾人趕緊圍過去觀看,原來是一個生得黑黝黝的男孩,大家喜不自勝,趕緊將這一消息告訴了等候在蒙古包外的男人們。男人們聽了,也高興得手舞足蹈起來。沒錯,出生在這個黃金家族的男嬰,就是將來鼎鼎有名的元世祖忽必烈。
所謂的“黃金家族”還是有來曆的。
據說,蒙古民族本來是共同的祖先,一個受天命而生的孛兒帖赤那,翻譯為蒼色的狼,後來他娶了受天命而生的豁埃馬闌勒,翻譯為慘白色的鹿,兩個人生了一個兒子,為他取名為巴塔赤罕。
巴塔赤罕的第十傳人是朵奔篾兒幹,朵奔篾兒幹娶了美麗漂亮的阿闌豁阿,兩個人在草原上的生活十分和諧美滿。但好景不長,朵奔篾兒幹在妻子生下第二個兒子以後就去世了。阿闌豁阿後來受到聖光的照耀又生下了三個兒子,分別是不忽合答吉、不合禿撒勒吉和索端察兒。蒙古人認為這三個兒子的出身都是純潔的蒙古人,而且後來的蒙古可汁大都出生於這個家族,最終該家族被蒙古尊為“黃金家族”。其中偉大的“成吉思汗”也是該黃金家族的後人。
1204年成吉思汗完成了完成了蒙古高原的人物,隨後就製定了“忽裏台”。忽裏台又作“忽鄰勒塔”、“忽裏勒台”、“庫列爾台”等,是大聚會的意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後就將其變為決議國家事務和推選大汗的一種聚會方式。在1206年的忽裏台上,成吉思汗被蒙古貴族推舉為全蒙古的大汗,大蒙古國也正式建立起來。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後,並沒有把主要的精力用於本地區的經濟建設或者文化發展上,而是繼續對外發動戰爭,首選的戰爭目標就是中原地區的金朝。
說起蒙古和金朝的戰爭,也是由世仇引起。原來,成吉思汗的祖父俺巴孩汗在擔任蒙古部的首領時曾經被塔塔兒人偷襲捉住,然後就被押送到金朝,金朝的皇帝竟然殘酷地將其殺害了。從那時起,蒙古後人就發誓與金朝勢不兩立。後來,金人一直侵犯蒙古帝國,經常擄掠蒙古人,將他們作為奴隸進行販賣。金世宗害怕蒙古有一天強大起來會對自己的統治構成威脅,每三年就會對蒙古進行一次大規模征戰,避免蒙古強大。金朝這樣的做法更加重到了兩國的仇恨。
雖然兩國有如此大的仇恨,但金世宗、金章宗的統治時期,金朝勢力強大,蒙古力量薄弱,因此隻能采取退避政策,不敢輕舉妄動。直到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金章宗完顏璟也因病去世。金朝和蒙古的力量對比才發生了變化。原來金章宗雖有眾多妃嬪,卻沒有生育一個沒兒子,知道金章宗去世,隻好將皇位傳給了其皇叔完顏永濟,也就是衛紹王。
說起完顏永濟,他本人優柔寡斷、懦弱無能、遇事很少有自己主見,因此算是金朝的一位昏庸君主,這讓成吉思汗很看不起他,同時也讓他找到了分身的契機。1209年,衛紹王即位,按照慣例,蒙古的領導人應該向金朝君主朝賀,但成吉思汗怎會對自己厭惡的人屈膝呢。成吉思汗不但不拜,反而認為攻金報仇的時機已到,於是下定了決心要與金朝決裂,來個先發製人,派兵攻打金朝。
元太祖六年,也就是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發動了攻金戰爭,他帶領蒙古士兵一路過關斬將,接連奪取了金朝大部分土地,迅速逼向了金朝的首都,也就是當時的大都,今天的北京。
衛紹王麵對蒙古大軍如此猛烈的攻勢,在崇慶二年(1213年)的時候緊急起用胡沙虎為右副元帥,率領武衛軍5000人在中都城北駐守,以防止蒙古軍隊破城而入。胡沙虎本就是個無賴,他不但不進行防守,反而成天作樂。一天,衛紹王派使臣進行勸誡,沒想到不相信被他打死。胡沙虎為了躲避金朝的法治,起兵叛變,直接殺死了衛紹王,積極準備自己稱帝的事情。
但金朝內部沒有人同意他當皇帝的決定,經過商量,大家決定讓衛紹王的兒子完顏珣在即位,也就是後來的金宣宗。
金宣宗即位之後,麵對蒙古大軍咄咄逼人的攻勢,自知無力抵抗,直接派出了使者與蒙古議和。
成吉思汗帶領蒙古大軍連年征戰,雖然連連獲勝,但也人馬疲憊,有意暫時休養生息,所以就同意了金朝的求和,同時提出了很多苛刻的條件,金朝全部同意。
蒙古軍隊退走以後,金宣宗仍然心有餘悸,害怕蒙古軍隊再次南下進攻,在貞祐二年(1214年)的時候便把都城遷到了汴京,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
成吉思汗聽說金宣宗改遷了都城,以為金朝缺乏議和誠意,於是再次發兵南下。
這次的蒙古大軍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更是所向披靡,迅速占領了元大都。但成吉思汗知道金朝經營多年,根基穩固,一時難以滅亡,於是便在該地設置了機構進行管理,自己則帶領軍隊回了漠北。就在這時,下一代天驕,忽必烈誕生了。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兒子——拖雷的第四個兒子,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孫子。當時,在蒙古部落中也流行著一夫多妻製,每一個男都能供養多個妻子。忽必烈是拖雷的正妻唆魯禾帖尼的兒子。
說起唆魯禾帖尼,也是一個比較傳奇的女性,她共生有四個兒子,即長子蒙哥、次子忽必烈、三子旭烈兀、四子阿裏不哥。如果按拖雷正妻所生的兒子進行排序的話,那忽必烈則排行老二。
唆魯禾帖尼是克烈部首領王汗的兄弟紮合敢不的女兒,成吉思汗同意蒙古各部之後,看到紮合敢不的三個女兒都很美麗,便將他的大女兒阿必合娶作自己的妻子,將他的二女兒和三女兒都給了自己的兒子。唆魯禾帖尼就是成吉思汗賜給幼子拖雷的三女兒。
當成吉思汗見到剛出生的忽必烈時,看到他黑黝黝的皮膚,高興地說道:“我們的孩子皮膚都是火紅色,這個孩兒的皮膚卻黑黝黝的,顯然像他的舅父們。”隨後成吉思汗便告訴唆魯禾帖尼,讓她為小忽必烈找一個好的乳母。正好趕上乃蠻部落的撒魯黑將要生產,於是便把小忽必烈交給了這個溫順、而又充滿智慧的乳娘。
撒魯黑心地善良,對待忽必烈就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對他盡心竭力地照顧和撫養。在她和忽必烈母親的教導小,小忽必烈表象地非常懂事,不但聽話,而且孝順有禮。
就這樣平靜地生活了三年,忽必烈的爺爺、父親和叔叔們又要開始新的戰爭了。原來是打聽蒙古的反叛者古出魯克消息的人帶回了有關他的消息。成吉思汗從密探那裏得知古出魯克逃到了西遼境內。而且已經奪得了西遼政權,成為了西遼的可汗。
成吉思汗一聽,非常生氣,決定帶領大軍剿滅西遼。
於是,成吉思汗將自己的軍隊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由木華黎率領偏師騷擾金朝,另一部分由自己率領去攻打西遼。
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成吉思汗派遣大將哲別率軍著2萬蒙古軍征伐西遼,哲別的軍隊作戰迅猛,很快就戰敗了古出魯克,在巴達哈傷山將其擒殺,西遼滅亡。
成吉思汗殺死了古出魯克,也算是了卻了自己心頭的怒氣,正在這時,西遼西邊勢力比較強大的花剌子模國排出使臣與蒙古進行商議。成吉思汗認為此時不宜作戰,於是在中都接見了巴哈丁使團,同時表示願意與花剌子模進行友好互通,使雙方能夠保持和平友好的關係。
巴哈丁使團回國之後,花剌子模就派出了一個商隊前來與蒙古進行貿易。作為回禮,成吉思汗也排出了一股商隊前往花剌子模進行貿易。但當蒙古商隊到達該國境內時,該國的統治者摩訶末的異母弟弟亦納勒出黑見到商隊帶來這麼多從來未見過的財物,對其垂涎欲滴;於是便在摩訶末跟前說蒙古商隊的壞話,說起並不尊重摩訶末。摩訶末相信了亦納勒出黑的鬼話,竟然下令將商隊的人全部處死,財貨全部沒收。隻有一名蒙古商人僥幸逃脫,逃到了蒙古將這一消息報告給了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聽到這一消息,既憤怒又自責,但他還是竭力遏製著自己的衝動,派出本國的使團對摩訶末進行責問,並且要求其交出真正的凶手。但摩訶末不但不認錯,甚至將成吉思汗派去的蒙古使臣殺害了,並將其中的兩名使臣剃掉胡須,然後將其驅逐出了本國的邊境。
成吉思汗聽完了兩位使臣的敘述,更是震驚,再也抑製不住自己的憤怒,氣得眼淚直流。他為了發泄自己的情緒,一口氣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頭,脫下帽子,以最虔誠的方式跪在山頂,為那些死去的國民祈禱。一直在那裏哭泣了三天三夜,才下山。
下山之後的成吉思汗平複了自己的心情,重新部署兵力,調整作戰計劃,親自率領著諸子以及20萬蒙古大軍,殺向了花剌子模。最終將其滅掉了,同時進入了南俄羅斯,獲得全麵勝利。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帶領著自己的蒙古大軍凱旋而歸。
忽必烈一點點地長大,此時已經10歲了。蒙古民族本就是一個善於騎馬射獵的民族,因此該族中無論男女,都從小練習騎馬射箭的機能,因此各個都騎馬如飛。忽必烈在母親唆魯禾帖尼等人的精心培育下,不僅騎馬射箭各項機能都非常精湛,而且小小年紀就孝順有禮,懂得尊敬別人,是一個具有優秀道德品質的孩子,因此當地的大人們都非常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