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出生帝國 接受磨煉(2 / 3)

這天清晨,忽必烈和兄長蒙哥便騎馬出去了,他們事先約定,誰先打到野兔,誰就任四兄弟的首領。

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青草如毯,鮮花綻放。碧藍的天空上飄著朵朵白雲。輕風吹來,花技搖曳,十分美麗。

兩個少年,像草原上兩隻雄鷹,肩搭弓箭,坐騎駿馬,正尋覓著隱身在草叢中的獵物。忽然,不遠處傳來沙沙的聲音,蒙哥摧馬而出,朝聲響處奔去。忽必烈略一思忖,便打馬朝蒙哥去的側方過去,他讓馬放慢腳步,尋到一個土崗邊,下馬,埋伏下來,並悄然搭開弓箭,等待獵物。

這時,蒙哥已經拍馬馳出幾百米了,受驚的野兔聽見聲響傳來,便飛快地向著忽必烈這方向逃來。待野兔進入射程之內後,忽必烈輕舒右腕,箭如飛般直射入了野兔的右眼,野兔來不及哼叫一聲,便倒在草地上死了。

這時,蒙哥也拍馬趕到了,他見忽必烈已將野兔掛在了馬鞍邊,正以得意的眼睛望著自己,蒙哥生氣地大叫道:“騙子!是我先發現野兔的!”

忽必烈笑著說:“可是,是我先射死它的。”

蒙哥的臉憋得通紅,又不知該說些什麼,拍馬上前,伸手就要搶。忽必烈一個鷂子翻身,躍上馬背,打馬向家跑去。蒙古包帳外,母親正坐在木幾旁喝奶茶。見兩兄弟飛也似地打馬到跟前,嗔怪道:“怎麼跑的這麼急呢,快坐下休息一下。”忽必烈對母親極為尊重,順從地坐下了。

可蒙哥依舊很生氣,他急切地把剛才發生的事情向母親唆魯禾帖尼。“他奪走我的獵物,不是好漢所為,您一定要管教一下忽必烈還我一個公道。”唆魯禾帖尼看著生氣的蒙哥說:“野兔並不是你射殺的,怎麼算是你的獵物呢?”蒙哥張張嘴,又低下頭氣呼呼地說道:“是我先追趕的。”唆魯禾帖尼又問忽必烈道:“那隻野兔既然是蒙哥先發現的,你為何要先出箭呢?”

忽必烈一本正經地說:“我沒有別的意思隻是想借這次獵兔告訴您一件事。”

唆魯禾帖尼饒有興致地看著忽必烈問道:“難道這件事你得到了什麼啟發嗎?”

忽必烈站起身,把兔子交到蒙哥手中,說:“我們是兄弟,彼此間不應分什麼你我。你在前邊追趕野兔,我在後邊堵截,這說明如果我們兄弟團結,就會成就大事。”忽必烈又向母親道:“我隻是證實了這個道理,並讓兄弟們都明白這個道理。這樣,祖父的汗位傳到我們這一輩時才不會大權旁落。”

唆魯禾帖尼心中高興極了,看著一臉莊嚴的忽必烈,禁不住熱戀淚盈眶,那是喜悅的淚水啊,她伸手把兩個兒子攬到懷中,“忽必烈說得對,隻要你們兄弟團結一心,共同對外,我們的家族就會長盛不衰。忽必烈,你小小年紀便如此持重,難怪你祖父最疼愛你了,別辜負了他的期望才對。”

忽必烈用手輕握住了蒙哥的手,蒙哥也點點頭,隻是輕而堅決地從忽必烈的手中抽出了自己的手。

忽必烈經常聽人們給他講祖父成吉思汗征戰的故事,這讓幼小年紀的他對自己的父輩產生了無限的崇敬仰慕之情。然而,自他懂事以後,忽必烈還沒有真正見到過自己的祖父,根本就不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子,隻是從人們的口中得知祖父高大、威嚴。因此,忽必烈非常想見一見自己的祖父。

成吉思汗西征班師的消息傳到蒙古草原,留居蒙古草原的親屬們便忙忙碌碌準備前往迎接。忽必烈和弟弟旭烈兀聽說祖父要回來了,也吵吵嚷嚷著要去,於是,大人們破例帶上了這兩個孩子。

一行人眾走到乃蠻境阿拉馬克委之地,見到了成吉思汗班師而回的軍隊,雙方都十分高興。在一次圍獵中,忽必烈援弓搭箭,將一隻飛跑的野兔射倒在地,旭烈兀則射到了一隻山羊。按照蒙古人的風俗,兒童第一次在行獵中射獲野物時,要舉行稱之為牙黑剌迷失的隆重儀式,兒童要以初獵禽獸之血染在長者拇指上。儀式開始後,忽必烈輕輕地捧著成吉思汗的手,很有禮貌地將野兔的鮮血塗在成吉思汗拇指上。輪到旭烈兀拭指時,他緊緊地抓住成吉思汗的大拇指,使成吉思汗頗為反感,說道:“這個壞蛋要將我的手指掐斷了”、“吾為爾恥之”。成吉思汗對旭烈兀粗魯的行為給予批評,同時,對忽必烈恭謹有禮的行為給予高度讚揚。

10歲的忽必烈,以其特有的禮貌和聰明,贏得了成吉思汗的喜愛,也贏得了其他父祖們的讚揚,成為成吉思汗最為賞識的一個愛孫。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時期,南方主要有兩個政權,一個是西夏,一個是金朝。金朝與蒙古有世仇,自然成了成吉思汗攻擊的主要目標。但西夏臣附於金,成為金朝的左臂。成吉思汗為了攻金斷其左臂,曾三次進攻西夏,迫使夏襄宗獻出愛女請求納貢稱臣。

成吉思汗西征時,調集臣國西夏發兵從征,西夏王李遵頊不肯。後來,西夏又與金朝重新締結和約,由附蒙仇金轉而聯金抗蒙。成吉思汗西征東歸,聽到這一消息,怒氣衝天,立下誓言,非滅掉西夏不可。

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成吉思汗以西夏曾經接納仇人克烈部桑昆以及不送質子、不服從征調為借口。親率大軍,兵分兩路大舉伐夏。

西夏軍民雖然頑強抵抗,怎奈寡不敵眾,連連敗北。蒙古軍迅速攻取甘(今甘肅張掖)、涼(今甘肅武威)、肅(今甘肅酒泉)等州,於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附近黃河邊上殲滅西夏主力,十一月進攻西夏首都中興府(今寧夏銀川)。

成吉思汗下令切斷西夏外援,把城池死死圍住,一圍就是半年。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六月,中興府城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又遇上地震,已是走投無路。西夏末帝李睨眼看守城無望,遂向蒙古投降,要求寬限一月,再獻城池。成吉思汗滿口答應。

成吉思汗在征戰西夏期間,仍然經常圍獵。一天,他騎著一匹青色豹花馬,手彎勁弓,圍獵野馬。突然,許多野馬沒命地跑過去,青豹花馬受驚地一跳,把成吉思汗重重地摔在地上,成吉思汗掙紮了半天才從地上爬起來。上了年紀的成吉思汗,經此一摔,身體狀況急劇下降。六月,成吉思汗來到六盤山避暑,傷勢日漸加重。成吉思汗自知時日不多,秘囑眾人,不要把他病重的消息泄露出去,死後也要秘不發喪,以免西夏末帝中途變卦。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八月二十五日,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病死於清水縣西江。不久,西夏末帝李睨來降,被蒙古軍隊執而殺之。西夏滅亡。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西征南討,為蒙古民族創下了舉世矚目的大業。

成吉思汗在其生前,曾將一部分疆土和民戶分封給諸子和兄弟。諸弟中搠隻哈撒兒的分地在也裏古納河(今額爾古納河)、海刺兒河(今海拉爾河)和闊連海子(今呼倫湖)地區,合赤溫封地在兀魯灰河(今東烏珠穆沁旗烏拉根果勒)南北,幼弟鐵木哥斡赤斤封地在哈勒哈河以東,另一異母弟別裏古台封地在怯綠連河(今克魯倫河)中遊,受封兄弟總稱“東道諸王”,或稱“左手諸王”。成吉思汗又將從海押立(巴爾喀什湖東南,今卡帕爾西)到花剌子模地區,西北延伸到撒哈辛、不裏阿耳(兩處均在伏爾加河流域)的邊境,並順這一方向直至蒙古人馬蹄所到的地方,分封給長子術赤;將畏兀兒之地西至河中地區的撒麻耳幹、不花刺等地區分封給次子察合台;將額爾齊斯河上遊與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分封給三子窩闊台,總稱“西道諸王”,或“右手諸王”。拖雷則隨成吉思汗管領其餘民戶及鄂嫩河至克魯倫河等蒙古中心地區的大斡耳朵(意為宮帳,也指皇室成員占有和繼承財產、私屬人口的一種組織形式)。成吉思汗親自統領的蒙古諸部軍士共計為十二萬九千,他分賜給術赤、察合台和窩闊台各四千軍;弟合赤溫三千,鐵木哥斡赤斤五千,搠隻哈撒兒之子一千;母親訶額侖三千;另一個非正妻所生的幼子闊列堅四千。所剩十萬一千,全部留給拖雷。

在蒙古民族中,有幼子守灶習俗,即由幼子繼承家庭財產。一般情況下,兒子長大成人之後,都要離開家庭過獨立生活,隻有幼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並在父母死後繼承家庭的全部財產。這裏所說的幼子,當然指正妻所生而言。“當時,按照蒙古人的風俗,同父諸子的地位與他們生母的地位相一致,因此,長妻所生的子女,享有較大的優待和特權”。“按照劄撒(意為法律)和蒙古人的習俗,父位是傳給幼子的”。所以,拖雷所分財產最多。

按照這種風俗習慣,忽必烈的父親拖雷不但應該繼承成吉思汗的家庭財產,也應該繼承汗位。但成吉思汗卻隻讓拖雷繼承了家庭財產,沒有讓他繼承汗位。

據《史集》記載,成吉思汗最初也想把汗位傳給拖雷,後來看到爭奪汗位的人很多,不想讓他操心費力,加之拖雷繼承的土地、人民和軍隊等事務過於繁忙,就不想把汗位傳給拖雷了,於是特意對他說:“由你來擔任掌管我的禹兒惕(牧地)、大帳、軍隊和帑藏的職務,對你更好一些,你也可以更安心一些,因為你將擁有許多軍隊,你的兒子們將比其他宗王們更為獨立和強大。”拖雷聽了成吉思汗的話,心裏雖然有點兒不是滋味,但什麼也沒說,點頭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