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儲位之爭 南必參政(1 / 3)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那木罕被釋還朝,第二年真金死亡,於是,在那木罕心中又燃起了繼承帝位的希望欲火。那木罕以為,真金死亡,皇太子之位非他莫屬,因此忘乎所以,又幹出了“遣使持香祠(祭)嶽瀆(五嶽山神和河神)”的僭越禮分的事情來,受到桑哥的譴責,並想借此整倒安童。這件事,使忽必烈更加不高興,並最終放棄了選舉那木罕為皇位繼承人的打算。

那木罕不是合適的人選,其他皇子也沒有中意的,因此,皇太子之位就這麼虛懸下來。

真金的妻子闊闊真看到忽必烈在選拔皇太子的問題上舉棋不定,有意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帝位,於是積極地活動起來。

闊闊真是一個很懂禮節的人。據《元史·後妃傳》記載,忽必烈早年遊獵時,由於未帶馬奶子和水等飲料,很是口渴,便來到一座蒙古包前,見一女子正在緝理駝茸,便向她尋覓一些馬奶子喝。那位女孩子很有禮貌地說:“我家有馬奶子,但我的父母和兄弟都不在家,我一個小女子很難將馬奶子給你。”忽必烈見女孩子不肯給馬奶子喝,準備離去。那位女孩子又說道:“我一個女孩子獨居此地,你自來自去,於理不宜。我的父母很快就回來,請你稍稍等一等。”早就接受了儒家“仁義”思想的忽必烈聽了這話,很受感動,便留了下來。不一會兒,女孩子的父母果然回來了,他們拿出馬奶子,熱情地招待了忽必烈。忽必烈離去,曾十分感歎地說:“得此等女子為人家婦,豈不美耶!”後來,文臣們為太子真金選擇妻子,選了一個又一個,忽必烈都不中意。一位老臣想起了忽必烈遊獵尋求馬奶子時見到的那位女孩子,以及忽必烈所說的話,便去尋找問訊那個女孩子,得知那位女孩子還未出嫁,便建議忽必烈娶為太子之妻。忽必烈一聽,非常高興,立即納為太子妃。這位女子就是闊闊真。闊闊真“性孝謹,善事中宮,世祖每稱之為賢德媳婦。”《史集》也說“闊闊真很聰明,合罕對他很賞識,她的一切命令都照執行。”

因此,闊闊真出來為自己的兒子活動太子的位置就優越多了。真金共有三個兒子,即長子甘麻剌、次子答刺麻八刺、幼子鐵穆耳。闊闊真有意讓自己的幼子繼承汗位。

在闊闊真的活動下,忽必烈開始考慮重新立太子的問題了。

這時,賽典赤的孫子伯顏開始得到忽必烈的賞識,據《史集》記載,曾有人告發河南、江北行省平章伯顏揮霍了大量錢財,忽必烈一聽,非常生氣,便向伯顏索還。伯顏回答道:“這些資財,我已發放給人民了,因為在一連三年中都有自然災害,禾苗不長,臣民貧困。現在,如果合罕有旨,我就去賣他們的妻子和兒女,把錢送給合罕,但國家要因此而被毀了。”忽必烈聽了伯顏的話,對伯顏“所流露出的對臣民的同情”十分讚賞,曾感歎地說:“所有的大臣和異密都隻關心自己,伯顏卻關懷國家和臣民”。因此,賞賜伯顏“很多東西,給他穿上了飾有寶石的衣服,並且把一切重要的事都托付給他辦”。

闊闊真見伯顏得到忽必烈的寵愛,便把伯顏召來,說道:“因為你獲得了這樣一些獎賞,並且合罕又把國事委托給了你,請你去問一問,真金的寶座被封存九年了,你對此有何吩咐!”,伯顏向忽必烈轉達了闊闊真的話,請求立鐵穆耳為太子。

根據上麵所敘述的史實我們不難看出,闊闊真、伯顏都是接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比較深刻的人,他們尊重儒家禮義,堅持仁政思想,認為君主應該關心臣民,反對對老百姓過於沉重的剝削。這些思想在忽必烈晚年的時候,與他的治國思想一拍而合。因此,忽必烈在同不忽木商議之後就爽快地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在至元三十年(1293年)六月的時候,正式確立了鐵穆耳的儲君地位。從這一點來看,忽必烈晚年的政治思想已經完全接受了儒家仁義治國的思想。

至元二十七年(1290)春節。

洋溢著節日氣氛的大都城,正籠罩在一場鋪天蓋地而來的大雪之中。放眼望去,大都城銀裝素裹,樹披白霜如瓊枝,地鋪大雪如銀毯,恰似一個純淨無瑕的仙境。大都城內的街道上,散落著孩童們點燃的花炮碎屑,紅紅綠綠,如同刻意點綴在雪地上的花瓣一般,讓人在一片清新優雅之中,又體味著另一分嫵媚與妖嬈。

大都皇城西側,有一幢高屋亮瓦、飛簷精雕的大宅子,宅院漆紅的大門外,高懸兩盞明亮的大紅燈籠,門口人來人往,絡繹不絕。相比之東側的大元皇宮,有幾分競相爭輝的興盛與繁榮。

除夕,漢人們多會圍坐在火爐邊,全家歡宴,喜慶新春的到來。蒙古人人主中原已有數十載,生性熱情奔放的秉性,使他們也溶人了歡渡佳節的氛圍之中。也都似漢地百姓一般,著新裝、點紅燭、燃花炮、擺酒宴,熱鬧非凡。

至元三十一年(1294)的正月初一,正是漢人傳統的過年之時,龍廣天書從忽必烈那裏回到居處時已近正午。

鄰居的爆竹之聲催得龍廣天書心浮氣躁,她一點兒也不想呆在家裏。

皇後察必是她的知音,但現在察必已故去了。忽必烈那麼快的時間就娶南必為後,這令龍廣天書有些不太相信人間有什麼天長地久的愛情。

忽必烈命龍廣天書承襲了其父的職位,她龍廣天書也是為此有好一陣子激動不已的。能統帥三軍,是許多豪傑的夢想。龍廣天書望著掛在牆上的“老去官情知我膽,閑來道念見君深”的卷軸,心中有幾分激動。這是王社教送給她的。送給她這卷軸之時,沈元帥還健在,還有忽必烈陛下和察必皇後,而今,已是物是人非,自己也老態龍鍾了。

龍廣天書看了一會兒王社教贈的字聯,慢慢品味著對聯之意,仿佛已逐漸明白了王社教的歸隱之意。

忽必烈已是八十歲的人,龍廣天書知道,忽必烈是有意將帝位傳給鐵穆耳的。龍廣天書想,在鐵穆耳之後呢?誰又能保證不會出現皇位動蕩之局勢呢?龍廣天書翻弄一下書譜,她想,還真的不如學著王社教歸去做陶淵明哩。

也就在龍廣天書想著的當兒,仆人來報南必皇後來了。當下把龍廣天書驚得有些不知所措,她不明白,南必皇後為何突然來此造訪。正月初一,在漢人規矩裏,是相互拜年的日子。皇後南必在此時來令龍廣天書大感不安,她甚至有些受寵若驚了。

“不知是皇後駕到,真是有失遠迎,望您恕罪。”龍廣天書忙迎出門外,見到已經走上甬道的南必皇後,心中惶惑不已,不自然地行了一個大禮。

“龍廣天書不必多禮。”南必扶起龍廣天書說,“你與察必皇後,還有忽必烈陛下都是交情深厚,你們相見向無大禮,以後,與我交往也不必有什麼大禮。”

“南必皇後,我是不敢壞了規矩的。就是察必皇後在世之時,我也是行此大禮。”龍廣天書說,“隻是我們交情深厚,有時談笑自如一些。”

“我也希望如此。”南必說,“陛下常在我麵前提起您。”

“多謝忽必烈陛下恩寵。”龍廣天書說,“就算是見了忽必烈陛下,我還是要行三拜九叩之大禮的。”

“今日陛下有恙,不然的話,他也會到你這裏來轉一轉的。”南必說,“陛下有意讓我來和你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