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 / 2)

三國鼎立的主線是魏吳對峙,蜀國偏安一隅,又最先滅亡,蜀漢君臣對曆史的貢獻最小。但蜀國治理最好,又是繼漢正統,所以在演說三分政事中,蜀漢對峙成了主線,吳國成了偏安。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第一主角,描寫諸葛亮的篇幅最大。由於諸葛亮是三分天下的規劃者,他成了智慧的化身,在民間影響超過了曹操,更壓過了劉備。成都武侯祠,原本是劉備的陵寢,諸葛亮反客為主,民間隻知有武侯祠,而不知有劉備墓。關羽是忠義的化身,他在民間的影響更超過了諸葛亮,還走向了世界。東南亞和歐美國家都有關公廟。關羽身後被曆代帝王十次加封,乾隆三十二年更是加封關羽為忠義神武的關聖大帝。論曆史貢獻,三國的奠基者曹操、孫權、劉備三人貢獻最大,所建三國的疆域大小,排列三人的名次,不應有爭議。但是在民間的影響卻是關羽、諸葛亮、曹操三人為一甲,關羽影響最大,諸葛亮次之,曹操隻能在第三位。陳禹安先生創作的《心理三國三部曲》選擇關羽、諸葛亮、曹操三位,及其排序,應是基於民間影響,是十分得體的。

……

我愛好三國曆史,做過一些研究,寫了幾本書,但都沒有跳出傳統的研究方法,隻是運用文獻解讀曆史,缺少運用新方法開拓創造的精神,新進的作者值得我向他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