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角度也可看出張昭的才能確實不高。他看到了諸葛兄弟之間的情誼,卻沒有顧及人情之幽。因私廢公是難免的,但決不能光明正大,堂而皇之地進行。設若孔明真的顧惜兄弟之情,向劉備提出要求,那麼就傷了君臣之義了。以後諸葛亮還怎麼立足呢?所以說,孫策看人是很準的,張昭隻能搞搞內部的事,外事不決是決不能問他的。
諸葛瑾無奈,隻好說:“將軍今天為什麼這麼不講情麵啊?”
諸葛瑾不這麼說還好,一說情麵倒引起關羽的怒火來了。關羽道:“你不要再說了!再說,我這口劍可就不容情了!”說罷,拔劍在手,作勢要砍。
關平在旁,急忙勸阻:“父親息怒。須知軍師麵上不好看!”
關羽更是大怒:“今日不是看在軍師麵上,我讓你回不了東吳!”
諸葛瑾滿麵羞愧,跌跌撞撞退下,再回西川去見孔明。
諸葛瑾無從知道,要不是他也複姓諸葛,要不是因為他的兄弟在此身居高位,他今天還不會遭受如此羞辱呢!
在關羽和諸葛亮的較量中,總體而言,關羽感受到了很大的挫折感。特別是華容道一事,對關羽的傷害至深。而今天的割讓三郡事件,再次讓關羽深感惱火。原因在於,諸葛亮自己做了好人,卻把扮演黑臉的任務交給了關羽。荊襄九郡現在是關羽當家,如果要割讓,事先不和他商量是說不過去的。事先未經溝通,關羽就會覺得這是對他的輕視。雖然關羽明白,這不過是一場雙簧戲,但畢竟當好人比較容易的,扮壞人比較難。關羽也想當紅臉,做好人,但卻沒有選擇,隻能將諸葛瑾拒之門外。這自然加深了他的挫折感。
挫折往往會產生攻擊、報複的動機。但由於諸葛亮執掌劍印,手握軍事大權,再加上他智算過人,關羽出於對後果的顧慮,不敢對挫折源本身——諸葛亮發起報複性的進攻。今天諸葛瑾撞上門來,那麼攻擊目標自然而然就轉移到了他身上。
既然我惹不得諸葛亮,那我就狠狠羞辱諸葛瑾吧。誰讓你也姓諸葛,和諸葛亮一母同胞呢?
有一個“踢貓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這一現象。總經理早上出門的時候,跟太太有一點不快,所以帶著一些不良情緒來到了公司。一來公司碰到副總經理,就隨便找個事情把副總經理給訓一頓——成心要找個事情訓人哪能找不到呢?那副總經理當然敢怒不敢言——回到辦公室去,把經理叫過來也給訓了一頓。這經理一大早莫名其妙就給副總訓了一頓,也敢怒不敢言,就回到自己辦公室,正好看到一個助理,也順手找個事將他訓一頓:“這麼一大早,你做這個幹什麼?!”這個助理是個女孩子,莫名其妙地被經理訓一頓,也敢怒不敢言,這個時候接到一個電話。誰打來的電話?男朋友打來的。女助理正好抓住了一個對象,順勢就把男朋友也給訓了一頓:你對我不好,一直不體貼我,一直不關心我等等,沒事找事把人家罵一頓。這個男朋友一大早心情很舒暢地給自己的女朋友打個電話報個到,結果莫名其妙被女朋友訓一頓。心裏實在不舒服啊,一看左右沒人,不好發泄,往腳下一看正好一隻貓蹲在那裏,就一腳飛過去:“你這該死的貓!哪裏不好蹲你蹲在這裏!”一腳就踢過去。
忠厚老實的諸葛瑾就是那隻可憐的貓。他做夢也想不到,阿弟在劉備這裏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非但沒給他帶來一絲好處,卻連累自己遭受了一頓個人曆史最慘重的羞辱。
諸葛瑾可憐巴巴來見劉備。
劉備連忙撫慰道:“我這個兄弟,就是這個臭脾氣。諸葛先生你也別難過了。這樣吧,你還是先回東吳,等我商議安排,取了東川漢中之地,再把雲長調守,到時再把荊州交付給你吧。”
諸葛瑾無奈,隻好告辭。諸葛亮眼見阿哥如此狼狽,雖然各為其主,但也過意不去,就給兄長出了個主意,幫他取回滿門老小。諸葛亮的主意其實非常簡單。
諸葛瑾手上有劉備親手所寫交割三郡的文書,其實他根本無須自己去和關羽交割,隻要把文書交給孫權,自己就脫了幹係,孫權自然會另派人員前去和關羽交涉。一家老小也就可保無憂了。
心理感悟:假戲必要真做,才能收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