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名聲是一把雙刃劍(2 / 2)

所以,對劉備來說,有皇帝之實的事但做不妨,但卻萬萬不能有皇帝之名。這一點,諸葛亮應該從劉備不肯取荊州上就看出來了,但從今日的勸說劉備稱帝來看,他還是沒有精準把握劉備的微妙心理。

但是,諸葛亮如果勸說不能成功,對自己的影響力也是一個重大打擊。大家把他看做是群臣之首,如果他連主公都不能說服,他的威信也就要大打折扣了。

諸葛亮反應很快,立即使出了“閉門羹”技巧。還記得這個技巧嗎?當你想要達到一個較小的目標,卻先提出一個遠遠超過你預期目標的大要求。當這個大要求被拒絕後,你原本的小目標就可以順利實現了。這是“閉門羹”技巧的主動性應用,是事先策劃好的。但也可以在被動狀態下使用這種技巧。即我本來想要達到的大目標被拒絕了,那麼我立即提出一個較小的要求,往往也能得逞。這樣,雖然沒有達到理想的目標,但也多少有些收獲,不至於空手而歸。孔明立即提出:“主公平生以義為本,不敢僭越稱帝,也是對的。現在主公有荊襄兩川,那麼,先進位漢中王,以正其位,方可用人。”劉備卻仍堅持說:“你們雖然要尊我為王,但沒有天子明昭,也是僭稱之舉啊。”但諸葛亮話裏的意思也再明白不過了。大家在劉備孤窮的時候還跟著他,無非是圖個盼頭。但現在劉備明明騰達了,卻還是沒有盼頭,大家豈不是要作鳥獸散了?張飛第一個跳了出來,說:“異姓之人,都早已稱王稱帝了。哥哥你是漢室宗親,還擔心什麼?你要是在推三阻四,大半輩子的奮鬥就白瞎了!”

張飛所說的異姓之人,就是指袁術兄弟和曹操。袁術兄弟早已稱過帝。而曹操也已經進位魏王。

劉備一聽,連兄弟張飛都這麼說,知道今天不稱王必然會傷了諸多手下的心,況且曹操已經稱王在先,自己也不過是“從眾”,並非出頭之鳥,也就半推半就答應了。

孔明等大喜。當然,為了讓劉備的稱王更加符合“非僭越”,孔明命譙周作表,派使者到許都,敬奏獻帝。這雖然是先斬後奏之舉,但隻要漢帝一知情,這既成事實也就成為了合法之舉。

劉備聽說孔明如此安排,大喜,稱頌不已。孔明這次算是摸對劉備的心理了。

當下擇日在沔陽築壇,各設旌旗儀仗,劉備登壇,麵南而坐,受文武百官拜賀,是為漢中王。

劉備稱王後,立阿鬥為王太子,封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封諸葛亮為總軍師,總督軍馬一應事務。封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為五虎大將,魏延為漢中太守。其餘各人,俱有封賞。

由此,跟著劉備的這幫人,均各進步,有了名正言順的名分,也就各得其所,更加賣命了。

劉備的使者到了許都,曹操聽說劉備自立漢中王,不禁氣急敗壞,惱怒不已。這是很正常的。因為這表明了曹操屢試不爽、無往而不利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已經失效。曹操本來以為,隻要獻帝在自己手上,孫劉等人在名分上是絕不敢僭越的。但劉備此舉,等於是擊破了這種平衡。從此之後,就很難再用漢獻帝在名義上約束劉備了。

曹操氣極,當即要點起傾國之兵,征討劉備。卻被司馬懿勸住。司馬懿給曹操出謀劃策說:“如今孫權與劉備因荊州歸屬不睦,大王不如派一舌辯之士,去見孫權,兩家聯合,共破劉備。”

曹操采納,派滿寵去東吳,說動了孫權。但孫權盡管對劉備不滿,還是保持了清醒的戰略頭腦,他始終知道,曹操才是頭號大敵。在決定是否真的和曹操聯合之前,他還是要給劉備,給關羽一次機會。

心理感悟:名聲是一柄雙刃劍,既可以給你帶來滾滾利益,也會束縛住你的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