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禁納悶,世上哪有出征圖敗的將軍呢?當然是要爭勝了。董衡說:“那將軍就不該用龐德為先鋒啊。你想,龐德原是馬超手下的大將,不得已才投降了魏王。現今他的故主馬超正在劉備手下效力,位居五虎上將。而且,龐德的親兄長龐柔,如今也在西川為官。你讓他當先鋒,不是等於潑油救火嗎?”於禁聽了,嚇出一身冷汗,連夜去見曹操,陳說因果。
曹操一聽,也是大驚,當即命人將龐德換來,吩咐取回他的先鋒之印。
龐德大驚,說:“我正當為大王效力,不擒關羽誓不複返。大王為什麼不用我了呢?”
曹操說:“你在我部下,已經數年。我誠心對你,並無懷疑。但這次去討伐關羽,我聽說你的故主馬超現在西川重用,你的兄長龐柔也在那裏。我對你並不懷疑,但是其他人眾口紛紜,就不好辦了。所以不能用你啊。”
龐德聽了,摘去帽子,以首就地,連連磕頭,血流滿麵,泣告說:“我自漢中投降大王,每感厚恩,隻恨不能肝腦塗地,回報大王。大王為什麼要見疑於我呢?我當年在家的時候,和兄嫂同居,嫂子不賢,被我一刀殺了。兄長龐柔恨我入骨,哪裏還有兄弟之情?故主馬超,不過是個有勇無謀之徒,不能禮賢下士。所以我才會投奔大王。我誓死為大王效力,請大王明察。”
曹操聽了,連忙親手將龐德扶起,善言安撫,說:“我一直知道你的忠義,前麵所說,不過是為了堵他人之嘴罷了。你不用多心,這一去,好生建功立業。我絕對不會有負於你!”
人人都說曹操多疑,但他確實是個有膽魄之人,以龐德這樣的出身,換成其他上司,就是任由他說破了天,恐怕也不敢交付重任。但曹操察人至深,知道龐德確實忠義,而他這一番懷柔撫慰,則更能激發起忠貞報效之情!
曹操的做法,雖然略顯狡猾,將懷疑龐德忠心的責任推卸到其他下屬身上,但他隨後對龐德的安撫,卻也是一種非常了得的激將法。激將法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針對能力的激將,另一種是針對態度的激將。針對能力的激將,故意輕視下屬的能力,以激發其鬥誌,雖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會傷害下屬的自尊,很容易惡變成激僵。諸葛亮就非常喜歡運用這種激將法,也確實激勵張飛、黃忠等人立了大功。但卻搞僵了自己和關羽的關係。而針對態度的激將,則並不輕視下屬的能力,而是故意懷疑下屬的熱忱、忠誠等,然後再加以信任,如此反複,反倒能激發下屬用各種方式(甚至是龐德這種抬棺而戰的極端方式)來表忠心、獻熱忱。這是對“他人評價”的最高明運用。下屬被激發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激情,必能處於高強度的“喚起狀態”,將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對能力的懷疑,可能挫傷態度。對態度的懷疑卻能激發能力。真正高明的激將法應該是第二種。這才是真正有效的激勵。
當然,曹操並非一開始就用“假懷疑”來激將龐德,他前段聽了於禁彙報,是真懷疑,但後來他隨機應變,對龐德的撫慰,也是真懷柔。對於想要主動使用第二種激將法的人來說,也要知道一個前提。那就是,假戲必要真做,才能收到效果。如果一開始對下屬的態度懷疑,太過虛假,就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曹操恰好是真戲真做,效果自然非同凡響。果然,龐德深受感動,回到家裏,立即命人做好一口棺材。然後請諸位親朋好友赴宴,把棺材放在正堂,當眾舉杯宣誓說:“我受魏王深恩,必當以死為報。我此去襄樊,挑戰關羽。這口棺材,不是給他準備,就是給我自己準備的。絕無空棺而還的道理!”眾人皆垂淚相送。這是一個公之於眾的響當當的承諾。這一幕,讓人心裏頓生淒涼之感,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曹操聞之,卻是深深感動,讚賞不已。
心理感悟:懷疑之後再加懷柔,這才是激將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