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下麵,腳的上麵
文/包利民
我曾經的鄰居,是一個三十多歲的青年,沒有成家,和母親生活在一起。
他沒有工作,每天都拿著一把鋒利的小刀做他的根雕。母親的退休金根本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便天天去撿破爛,稍有空閑,便扛上一把鎬去城外刨樹根,搬回來給兒子用。人們對她很不理解,三十多歲的男人,你養著他也就罷了,為什麼還要費力地幫他不務正業呢?
久而久之,院子裏堆滿了母親刨回來的樹根,而他的根雕也漸漸地成型了。那時我常去他家,看著他吃力地雕刻著樹根,他的手上,傷痕縱橫交錯,記錄著他為此付出的努力。我了解他的壓力與煩惱,在看慣了別人的白眼、冷遇後,他隻能足不出戶地與這些樹根為伴。生活和心境上的艱難,使他的臉上過早地有了滄桑。
我曾問過他:“有那麼多的困難與挫折,你還是這樣地平靜,到底你是怎麼去麵對的呢?”
他淡淡一笑,說:“不管多大的困難,多深的打擊,我都把它們放在心的下麵,腳的上麵!”
我把他從胸口一直看到腳,問:“為什麼要放在那裏?”
他說:“再艱難的事,我都不會放在心上,而那些事我又不能不承受,所以還要放在腳的上麵!”
看著他的眼睛,我的心竟慢慢地濡濕了,是的,所有的艱難,他隻能放在那裏。後來,我離開了家鄉的小城,去一個遙遠的城市工作。走的時候,他依然在擺弄根雕,他的母親依然在為了生活而奔波。
六年過去了,故鄉的許多人和事都已淡忘,包括那張滿是風霜的臉。可是沒想到,前幾日在省電視台的一個專訪節目中,我又見到了那張臉,依然是六年前的樣子,不同的是那張臉上而今洋溢著自信的微笑。通過介紹,我才知道,他如今已經成名了,他的根雕藝術已得到了許多同行前輩的讚許,他的作品,被送到國外展覽,有兩件作品還被國家博物館收藏。如今,他以一個藝術家的身份出現在電視熒屏上,再一次給了我震撼。
主持人忽然問他一個問題:“你的藝術之路可謂艱辛無比,開始的時候也可能不為人所理解接受,麵對這樣那樣的困難,你是怎樣堅持下來的呢?”
他笑了笑,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口,又指了指雙腳,說:“很簡單,所有的困難我都放在心的下麵,腳的上麵。因為,和那裏相比,再大的困難也都是微不足道的了。而且,我不會讓自己的心承受一些無謂的負荷!”
現場的觀眾掌聲如潮。而在千裏之外,在電視機前,看著高位截癱、坐著輪椅的他,我的眼淚終於落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