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第三卷研究資本的總運動、總形態,中心問題就是剩餘價值的分配過程和它所采取的各種具體形式。共分7篇52章,全書可分為三大部分。
利潤是第一篇到第三篇研究的中心問題,也是第三卷研究的起點。馬克思依次探討了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的問題。
第四篇到第六篇馬克思研究了剩餘價值怎樣分割為商業利潤、利息和地租。
第七篇則通過探討各種收入和它們的源泉,總結性地進一步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
資本論的第四卷就是《剩餘價值理論》,它曆史地批判和考察了馬克思以前的有關剩餘價值的學說,係統地研究了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50年代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史,詳細地考察了李嘉圖以前的古典政治經濟學,主要是批判重農學派和亞當?斯密的學說,以及批判了李嘉圖尤其是他的地租理論,並考察了李嘉圖學派的瓦解。
馬克思經濟學說的重要地位和理論力量仍然不容置疑
《資本論》以嚴密的邏輯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內在矛盾,科學地闡述了人類社會市場經濟的一般發展規律;在主要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內在矛盾的同時,又合乎邏輯地推導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某些基本特征和經濟規律。在當今,無論是熟悉現代資本主義還是建設現代社會主義,《資本論》所闡述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都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如今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搞市場經濟,還要學習《資本論》,此時學習《資本論》有如下的重要意義:
1.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馬克思的經濟學說居於重要的地位,《資本論》則是馬克思經濟學理論的科學大廈。隻有學習研究《資本論》,追根溯源,才可能掌握馬克思主義,從而更好地把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聯係,更加自覺地堅持科學發展觀,又好又快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草稿)。
2.學習研究《資本論》是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金鑰匙,可以更好地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力量源泉。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克服各種困難毫不動搖地向前進。
3.學習研究《資本論》,可以正確地認識國際經濟危機,從而采取積極的應對辦法。源於美國的國際金融危機2008年9月爆發後,這本批判資本主義的巨著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頻繁出現在西方主流媒體上。現在,馬克思不僅在他曾流亡多年的近現代資本主義發源地英國再次“火”了起來,而且,在當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它也成了媒體關注的熱點。
4.《資本論》的方法論、價值觀和基本原理仍然沒有過時。發達國家的經濟仍是資本主義經濟,這一點並沒有改變,因此,《資本論》並沒有過時,《資本論》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矛盾及其運動規律的論述仍具有現實意義,《資本論》關於未來社會的科學預見仍有價值。隻要世界上仍然存在著資本和雇傭勞動的對立,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揭露,對資本主義製度的曆史暫時性、過渡性及其最終被社會主義所代替的客觀必然性的揭示,就會有持久的生命力,《資本論》就不會過時,《資本論》的方法論、價值觀和基本原理就不會過時。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說,《資本論》仍然沒有過時,仍然值得學習和研究,《資本論》的方法論、價值觀和基本原理是分析和觀察當代世界、解決當代中國的重大現實問題的有力武器。
當前,我國正處於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與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更具有它的複雜性和艱巨性。我們要堅持《資本論》的立場,真正準確、全麵、深入地掌握和靈活運用《資本論》的方法和基本理論,深入研究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深刻總結國內外在發展問題上的經驗教訓,科學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麵臨的各種新情況和新問題,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與時俱進地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