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放下”
懂得放下,才能把握精彩人生。
有一個中年人,年輕時追求的家庭事業都有了基礎,但是卻覺得生命空虛,感到彷徨而無奈,而且這種情況日漸嚴重,到後來不得不去看醫生。
醫生聽完他的陳訴,開了4服藥方,對他說:“你明天9點鍾以前獨自到海邊去,不要帶報紙雜誌,不要聽廣播,到了海邊,分別在9點、12點、15點、17點,依序各喝一服藥,你的病就會好的。”
那位中年人將信將疑,但還是依照醫生的囑咐來到了海邊,看到晨曦中的大海,心靈為之一震,心情也跟著變得晴朗了。
9點整,他打開第一貼藥,寫著“諦聽”二字。於是他坐下來,傾聽風的聲音、海浪的聲音,他感覺到自己的心跳與大自然的節奏是那麼的協調,很久沒有這麼安靜地坐下來聽了,仿佛自己的身心得到了清洗,突然覺得很舒爽。
12點,他打開第二貼藥,寫著“回憶”二字。他開始從諦聽外界的聲音轉回來,回想起以前的種種:童年時的無憂、青年時的艱辛;父母的慈愛、朋友的友誼,生命的力量與熱情又重新燃燒起來了。
15點,他打開第三貼藥,寫著“檢討你的動機”。他記得早年創業時,懷有遠大的理想,為了追求人們的福祉,他熱誠地工作。可等到事業有成了,全然忘記了當初的信念,隻顧著賺錢,失去了經營事業的喜悅,又由於過於強調自我,也不再有關心別人的胸懷。想到這裏,他已深有領悟。
到了黃昏的時候,他打開最後一貼藥,上麵寫著“把煩惱寫在沙灘上”。他走到離海最近的沙灘,寫下了他的煩惱,可是一波海浪立即淹沒了它們,洗得沙上一片平坦。他愣住了。
這個中年人,最終悟出了生命的意義。在回家的路上,他再度恢複了生命的活力,空虛與彷徨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多久沒聆聽自己的內心了?
多久沒有停下腳步回憶了?
多久沒有檢討你的動機了?
多久沒有學會放下煩惱了?
往往越簡單的事,我們越會複雜處理,卻沒想到,原來回歸初心,學會放下,思考的方式就會不同!
放下,是一種束縛的解脫。隻有體悟到永恒的真我,才能突破俗世的纏縛。
人為什麼活得那麼累
人應該學會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生活中的滿足,不在於多加燃料,而在於減少火苗;不在於積累財富,而在於減少欲念。
當欲望產生時,再大的胃口都無法填滿,貪多的結果隻會帶來無窮盡的煩惱和麻煩。
貪婪是一種頑疾,人們極易成為它的奴隸。一個貪求厚利、毫不知足的人,等於是在愚弄自己,希望什麼都能夠得到,豈料到頭來卻失去一切。
生活貴在平衡,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不能稍有偏廢。如果過分貪婪,把握不住必要的尺度,就很容易受到傷害。
有一則寓言也從另一個角度闡釋了同樣的道理:
從前有個特別愛財的國王,一天,他跟神說:“請教給我點金術,讓我伸手所能摸到的都變成金子,我要使我的王宮到處都金碧輝煌。”
神說:“好吧。”
於是第二天,國王剛一起床,他伸手摸到的衣服就變成了金子。他高興得不得了,然後他吃早餐,伸手摸到的牛奶也變成了金子,摸到的麵包也變成了金子,他這時覺得有點不舒服了,因為他吃不成早餐,得餓肚子了。他每天上午都要去王宮裏的大花園散步,當他走進花園時,他看到一朵紅玫瑰開放得非常嬌豔,情不自禁地上前撫摸了一下,玫瑰立刻也變成了金子,他感到有點遺憾。這一天裏,他隻要一伸手,所觸摸的任何物品全部變成金子,後來,他越來越恐懼,嚇得不敢伸手了,他已經餓了一天了。到了晚上,他最喜歡的小女兒來拜見他,他拚命地喊著不讓女兒過來,可是天真活潑的女兒仍然像往常一樣徑直跑到父親身邊伸出雙臂來擁抱他,結果女兒變成了一尊金像。
這時國王大哭起來,他再也不想要這個點金術了,他跑到神那裏,跟神祈求:“神啊,請寬恕我吧,我再也不貪戀金子了,請把我心愛的女兒還給我吧!”
神說:“那好吧,你去河裏把你的手洗幹淨。”
國王馬上到河邊拚命地搓洗雙手,然後趕快跑去擁抱女兒,女兒變回了天真活潑的模樣。
很多時候,人之所以活得累,不是因為擁有的東西太少,而是想要的東西太多。
人人都在追求好日子,可問題是要知道什麼是好日子,怎樣對待好日子。懂得知足,珍惜自己擁有的,天天都是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