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修養心靈——快樂就在生活的點滴之中(2)(1 / 3)

讓心靈載滿花的芬芳

擁有了快樂的心態,做什麼事情都是快樂的,而且,當以快樂的心態麵對一切的時候,經常會有奇特的發現:生活處處都是快樂的,更是幸福的。

唐代著名的慧宗禪師為講經而雲遊各地。有一回,他臨行前吩咐弟子看護好寺院的數十盆蘭花。

弟子們深知禪師酷愛蘭花,因此侍弄蘭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風大作,暴雨如注。偏偏當晚弟子們一時疏忽,將蘭花遺忘在了戶外。第二天清晨,弟子們後悔不迭:眼前是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棵棵蘭花憔悴不堪,狼藉遍地。

幾天後,慧宗禪師返回寺院。眾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準備領受責罰。得知原委後,慧宗禪師泰然自若,神態依然是那樣平靜安詳。他寬慰弟子們說:“當初,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

就是這麼一句平淡無奇的話,在場的弟子們聽後,肅然起敬之餘,更是如醍醐灌頂,頓時大徹大悟……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看似平淡的偈語裏,暗示了多少佛門玄機,又蘊含了多少人生智慧啊!現實生活中,無限製增長的欲望、不滿足現狀的心態,還有那諸多數不清的煩惱與磨難,常常使人患得患失。因此,很多人抱怨命運,抱怨時運不濟,抱怨人生多“苦”。

常言道: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其實,隻要你嚴肅冷靜地分析人生,痛苦與歡樂幾乎是與生俱來的。造物主讓你來到人世,享受世界的無限歡樂,但同時也要給你困苦、不幸的負重。人生就是一次爬山的旅行,辛苦是自然的,摔跤有時也難免,磨難就是這次旅行的代價。既然你能夠愉快地享受人生,為什麼不能快樂地接受生活賜予的苦難呢?況且,苦難已降臨,生氣煩惱又有何用?

栽種一株快樂的花朵於心田。無論生活麵臨怎樣的境況,人生遭逢怎樣的磨難,請讓快樂的花朵開放在心靈的原野上,讓靈魂的舞姿如花之綽約,滿載著花的芬芳。是的,無論生命有多麼淒苦,人生有多艱難,栽種一株花朵昂然地綻放在生命的枝頭。從此,你便擁有了蘭心蕙質,你的心境也定會盈滿幸福!

快樂不能靠外來的物質和虛榮,而要靠自己內心的高貴和正直。

生活並不總是公平的

生活中的不如意有很多,大多源自於我們的攀比之心。一味地、盲目地和別人比,造成了心理不平衡,而不平衡的心理使人處於一種極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憤之中,使人牢騷滿腹,思想壓力大,甚至不思進取。表現在工作上就是得過且過,更有甚者會鋌而走險,玩火燒身。因此,我們必須保持心理平衡。以下幾點建議,是走出心理失衡誤區的鑰匙:

學會比較。心理失衡,多是因為選擇了錯誤的比較對象,總與比自己強的人比,總拿自己的弱點與別人的優點比。如果能夠我行我素,不去比較,實在要比的話,就把和自己處於同一起跑在線的人當做比較對象,那生活中可能會少一些煩惱,多一些笑聲。

尋找自信。自信是心理平衡的基礎。假如感到某方麵不如別人,應相信自己是有才的,隻不過是低估了自己的長處而已。

自我發泄。你有權發火,怒而不宣可摧毀機體的正常功能,導致體內毒素滋生,使人變得抑鬱、消沉。適當的發泄可以排除內心怒氣,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發泄的方法很多,可以向朋友、家人傾訴,也可以獨處時怒吼,或對著某物打上幾下,出出怒氣。

尋找港灣。生活中需要一個能讓自己“充電”、休養的港灣。無聊時去“充電”,煩惱時去放鬆,就像一隻遠航歸來的帆船一樣,在這寧靜的港口及時得到休整。

心底無私。命運的主宰是自己,樹立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經常思考、檢查自己的所作所為,自重、自省、自警、自勵。

享受生活。生活是美好的,雖然有時候會和人開個玩笑,讓人跌上一跤,但說不定讓你跌倒的時候,會放一個金元寶在地上等著你去撿。

獻出愛心。拾到一個錢包,與其整天提心吊膽,心神不寧,不如做件好事,奉獻一片愛心,把錢包還給別人或是上交,為別人獻出一點愛,心中會有更多的愛。

複返自然。大自然如同母親的胸懷一樣博大,如同上帝的施舍一樣慷慨。煩悶時不妨到外麵走走,回歸自然。望著蔚藍色的天空,朵朵的白雲,潺潺的流水,聽著那婉轉的鳥鳴,心靈會慢慢趨於平靜,快意不經意間湧上心頭。

生活並不總是公平的,但是這並不可怕,怕的是我們的心理因此而失去了平衡。

盡你所能快樂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