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麻將(以每天2小時計),從青年至老年,你一共耗去了6500小時,折合成分鍾是39萬分鍾。
喝酒,每頓以1小時計(實際遠非這個數),從青年到老年,也不低於打麻將的時間。
此外,同事之間的應酬,上班時間狂侃英超聯賽以及各種無聊電視劇,拿著一張報紙出神、吐煙圈;對著窗外看女同事的大腿發呆,對張三說李四的壞話、對李四又說張三的壞話,又耗去你不低於打麻將和喝酒的時間。
除了這些,你還無數次歎息生命的無聊空虛寂寞。為此,你還強拉鄰居、同事或下屬打麻將、撲克,甚至強搶小孫子的電子遊戲機。後來,你還趕潮流學人家上網,化名“溫柔帥哥”,每天十幾小時地泡在聊天室裏和一大群真真假假的女人找感覺……
你還和人煲電話粥,沒事上街閑逛,在馬路上看人下棋,一看就是數小時。
你還開了無數有較強催眠作用的會,這使得你的睡眠時間遠遠超出了30年。而且你又主持了許多類似的會,使更多人的睡眠也和你一樣超標……
還有……
死神繼續往下念的時候,發現病人的眼中,生命之火已經熄滅了,於是長歎一口氣說:如果你活著時,能想著節約一分鍾的話,你就可以聽完我給你記下的賬單了,真可惜,我辛辛苦苦的工作又算白費了,世人怎麼都是這樣,總等不到我動手,就後悔得……死了。
這位將死的患者的做派怎麼如此熟悉?其實,他就是生活中你我的影子。於是我們驚出一身冷汗,難道我們還不應該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鍾,還要重蹈那位患者的覆轍,一直後悔到死不成?
勤奮才是最重要的
技巧還可以慢慢體會,勤奮必須開始就有。
釋迦牟尼有一個徒弟,名為般特,生性十分愚鈍,佛祖讓500名羅漢天天輪流教他,可是般特仍然不開竅。
有一天佛祖把他叫到麵前,親自一字一句地教他一首偈:“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渡世。”佛祖對他說:“你不要認為這首偈很平常,如果能學會這首偈,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了。”
於是,般特翻來覆去地就學習這一偈,天天念、天天揣摩,終於有一天他領悟了其中的深意。
過了一段時間,佛祖派他去給附近的眾尼姑講經說法。大家都知道般特是個很笨拙的人,所以心中都不服氣,眾尼心想:“這麼愚鈍的人也能講經說法嗎?”雖然這麼想,不過表麵上她們對般特仍然禮貌有加。
般特慚愧而謙遜地對眾尼說道:“我生性愚鈍,在佛祖那裏隻學得一偈,現在給大家講述,希望你們靜聽。”
接著便念:“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渡世。”
話音剛落,眾尼就哄笑:“原來隻會念這一首啟蒙偈,我們早就倒背如流了,還用得著你教我們嗎?”
般特不動聲色,從容地往下講,說得頭頭是道,新意迭出。一首普通的偈,竟然能道出如此深邃的佛理,眾尼聽後大受啟發:“一首啟蒙偈,能理解到這種程度,實在非常人所能企及呀。”
頓時,眾人對般特肅然起敬。生性愚鈍的般特雖然隻學會一首偈,但是他一絲不苟,身體力行,終於成為著名的大師。
沒有人能隻依靠天分就取得成功,勤奮才是最重要的。
親身實踐才能學到更多
我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並不意味著有了知識就有了力量,而是要把書本知識通過實踐,變成能力和素質。這種知識才是力量,也才能在你的生活中發生作用,否則就像“紙上談兵”的趙括一樣毫無建樹。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教授費曼在科學上取得的成就,無不得益於他的動手實驗能力和強烈的探究興趣。
童年時代,費曼就對各種實驗特別感興趣,11歲就在自己家的地下室裏開設了一個“實驗室”。在這個實驗室裏,他自己動手學會了電燈的並聯和串聯,學會了把酒變成水,並用這些學會的東西為小朋友們變魔術。
費曼為了搞清楚為什麼狗的鼻子特別靈,便親身實驗,自己像警犭一樣在地上爬來爬去。結果他用自己的實驗證明,狗的嗅覺能力的確強於人,但是人的嗅覺能力也被低估了。他認為由於人的直立行走,使得人的鼻子離地麵太遠,很難聞到地麵上的氣味。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經常向別人演示:他自己先走出書房,讓書房裏的其他人各自從書架上抽取一本書堆放在一起。在這之後,當費曼走進來時,他能夠正確無誤地指出哪本書是哪個人碰過的。大家都以為他又在變什麼魔術,其實這就是費曼親身實驗的結果,因為人手的氣味差異很大,人的嗅覺是可以辨別這些差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