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對交際的恐懼 打碎自閉的枷鎖
自我封閉是一種不適應外界環境的病態心理現象,指個體將自己與外界隔絕開來,很少或根本沒有社交活動,除必要的工作、學習、購物以外,大部分時間將自己關在家裏,不願與他人來往的行為。
自我封閉心理的內在特點如下:
①普遍性。即各個年齡層次的人都可能產生。兒童有電視幽閉症,青少年有性羞澀引起的恐人症、社交恐懼心理,中年人有社交厭倦心理,老年人有因“空巢”(指子女成家居外)和配偶去世而引起的自我封閉心態。
②非溝通性。正常人都有相互交往的需求,而有封閉心態的人則不願與人交往,不是無話可說,而是害怕或討厭與人交談。往往隻願意與自己交談,如寫日記、撰文詠詩,以表達情感和誌向。
③逃避性。自我封閉行為與生活挫折有關,具有這種異常心理的人在生活、事業上遭到挫折與打擊後,精神上受到壓抑,對周圍環境逐漸變得敏感,變得不可接受,於是出現回避社交的行為。
自我封閉阻隔了個人與社會的正常交往,使人認知狹窄,情感淡漠,人格扭曲,最終可能導致人格異常與變態,因此應盡快調整自我封閉的心態。
忘卻也是一種能力,對於一些不愉快的事,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一些沒有意義的瑣事,我們就應該及時的忘掉。對於丟醜的事件,我們更要及時遺忘,別把它放在心上,影響自己的個性發展與完善。
自閉的人常常把注意力高度集中於自己的不足,他們的結論是:無論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做得更好,因此放棄了努力,並常常指責自己。所以在人際交往中總感到自己矮人一頭,索性關閉交往的大門,成為孤家寡人。
一個人如果陷入了自閉的泥潭,他能找到一萬個理由說自己如何如何不如別人,比如:我個矮、我長得黑、我眼睛小、我不苗條、我嘴大、我有口音、我汗毛太多、我父母沒地位、我學曆太低、我職務不高、我受過處分、我有病、乃至我不會吃西餐,等等,可以找到無數種理由讓自己自閉。由於自閉而焦慮,於是注意力分散了,從而破壞了自己的成功,導致失敗。失敗——自閉——焦慮——分散注意力——失敗,這就是自閉者製造的惡性循環。一個人如果陷入了自卑,在人際交往中除了封閉自己以外,就有可能會奴顏婢膝,低三下四。
一個人如果自閉,他不僅不敢有遠大的目標,同時他將永遠不會出類拔萃。自閉是麻痹藥,自閉是落後丹,自閉是自殺的劇毒品!而驅趕自閉的良藥是接受自信心訓練,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