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對交際的恐懼 擺脫虛榮的奴役
也許從某個角度來看,虛榮仿佛是一種聰明,但從長遠看,虛榮實際是一種愚蠢。虛榮的人常有小狡黠,卻缺乏大智慧;虛榮的人不一定少機敏,卻一定缺遠見;虛榮的人是金錢的俘虜,虛榮的人是權力的俘虜。如果一個人的虛榮心太強,那麼他就會變得虛偽,變得墮落,變得不近人情。
古語曾說:“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虛榮者如“下士”,其“名”是一種“竊”。這樣的人往往容易輕浮,輕浮之後便容易受騙,受騙之後就容易受傷,受傷之後就會沉淪。世間人物,許多沉淪者其初衷都始於虛榮。虛榮就像是一個綺麗的夢,當你在夢中的時候,仿佛擁有了許多,當夢醒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什麼也沒有。既然如此,與其去擁抱一個空空的夢,還不如去把握一點實實在在的東西。
那麼如何才能擺脫虛榮的奴役呢?
1. 要有正確的人生目標。
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崇高,對低級庸俗的事物就越不會注意。對榮譽要有正確的認識。我國古代詩人屈原說:“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虛假。”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是正常的,但這種尊重的基礎是自己有所作為,而並非無所作為、弄虛作假,否則,即令眼下得到尊重,終有一天也會露出馬腳的。
2.要有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包括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都有清晰的認識。過高估計自己的長處,實際生活中達不到;過低估計自己的短處,實際生活又難以盡免,都會產生虛榮的做法。發揮自己的長處,了解自己的短處,實事求是地對待自己,虛榮心的基礎就會大大削弱,許多麻煩的事情就能避免。
3.不必計較別人的議論。
有些人好虛榮主要不是在於爭到非分的殊榮,而是在於避免某種非議。例如一些人鋪張浪費辦婚事就是一例。有些人說:“我也不想擺闊,但不這樣不行,人言可畏啊!”其實,對“人言”也要分析,對於錯誤的人言,吹過去就是了,到頭來,正確的人言總要占上風,我們的行為就會顯示真正的價值,而獲得真正的榮譽。
讓我們用實事求是的武器,去戰勝虛榮,擺脫虛榮吧!
虛榮就像穿在身上一件華美的外衣。每個人都想表現出它的榮耀,那麼這種表現的欲望便成為心中一個美麗的陷阱。人也很容易自己掉到自己設置的陷阱裏麵去。通常這個陷阱都是由虛榮建造而成的。隻要隨便給我們一點虛榮,我們便會漫無目的地撞來撞去,明明知道自己的舉動不會有任何實質的意義,也解決不了任何的問題,但還是忍不住地想要去表現一番。也許隻是想證明給別人:我是個重要的人。比如,一個人總是喜歡說自己很忙,一天要做的事情很多,什麼廠子開張講話,什麼出席表彰會致辭,什麼項目簽字,什麼頒獎、授旗、掛牌兒等,一些繁瑣小事卻忙得不可開交,其實質卻是為了表現自己,顯示自己。
身為教師,楊女士平時很注意自己的服飾。她經常更換一身身新穎的時裝,在組內教師中講服裝很貴,是某某朋友從大城市給買來的。有時候頸上戴著金項鏈,手上戴著兩枚戒指,她便向教師講述這些飾物的價值。每當聽到有人說這些東西好時,她就會興高采烈,激動不已。如果有人表現得不太在意,或沒有稱讚,她就會很掃興,說你太不懂生活。組內和學校有什麼活動,她都爭著去,如果沒有得到批準,她就會很生氣。她唱一首歌,參加一次演講,或講了一堂觀摩課,也都會到處征求別人的意見,見到老師就問感覺怎麼樣。她非常願意聽人們讚賞她的話。如果有的老師指出幾點她自身的不足,她便會找一大堆理由為自己辯解。盡管她對同事都很熱情,同事有什麼事她都肯幫忙,但是,人際關係卻始終不好,在各種評比中她的得票率始終很低,她自己也很惱火。
楊女士這些行為是一種虛榮的表現行為。自古虛榮心就是一種很複雜的社會心理現象。它借用外在的、表麵的東西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以贏得別人的注意和讚揚。對於虛榮心,我們很難說清它的對與錯,但很多嚴重的錯誤都因虛榮心產生。虛榮心作為人的一種心理需要,是普遍存在的。它有雙重作用,如果正確利用虛榮心,使它同上進心結合在一起,會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如果一味地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被虛榮牽著鼻子走,就會深受其害,給工作和人際關係帶來消極影響。虛榮的人往往“死要麵子活受罪”,喜歡炫耀自己一切能贏得別人讚賞的東西和事物,從而借以抬高自己。這樣的人往往容易陷入一種追求不真實榮譽的心理,缺乏踏踏實實做人做事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