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鍛煉情緒
所謂健康、不僅指軀體健康,而且還包括心理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完全安寧的狀態,不隻是沒有疾病。”
現代人要想健康長壽,情緒鍛煉比體格鍛煉更為重要。長壽學家胡夫蘭德在《人生長壽法》中指出:“一切不利的影響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過於不良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如憂慮、頹喪、懼怕、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現代心理醫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心情舒暢,精神愉快,中樞神經係統處於最佳功能狀態,那麼,這個人的內髒及內分泌活動在中樞神經係統調節下處於平衡狀態,使整個機體協調,充滿活力,身體自然也健康。
那麼,在現代生活中怎樣注意情緒鍛煉呢?
在生活的不幸麵前,應保持冷靜的思考和穩定的情緒,遇事冷靜,客觀地作出分析和判斷。
要多方麵培養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如書法、繪畫、集郵、養花、下棋、聽音樂、跳舞、打太極拳等,從事這些活動,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對自己要有自知之明,遇事要盡力而為,適可而止,不要好勝逞能而去做力不從心的事,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不要過於計較個人的得失,不要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而動輒發火,憤怒要克製,怨恨要消除。
保持和睦的家庭生活和友好的人際關係、鄰裏關係,這樣在遇到問題時可以得到各方麵的支持。
中醫學中認為,"過怒傷肝,過喜傷心,過思傷脾,過悲傷肺,過恐傷腎",各種情緒的過度都對健康不利。總之,憤怒時要製怒;過喜時要收斂;悲傷時要轉移;憂愁時要釋放自;焦慮時要消遣;驚慌時要鎮靜。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隨遇而安,泰然處置。
######兩種消除情緒壓力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情緒壓力常常導致疾病產生,甚至突然死亡。心理學家和臨床醫學研究者,收集了大量的這方麵的例子。
在各種壓力中,情緒壓力的“殺傷力”最大。
對於每個人來說,壓力是避免不了的,但情緒和態度是可以改變的。下麵介紹兩種消除情緒壓力的方法。
第一種訓練方法:
1.當你感到有情緒壓力時,邀幾個親朋好友去聚餐一次,或去觀賞一部電影。
2.尋找最近自己在生活中處理成功的一件小事,給自己獎勵,買一件禮物送給自己。
3.分析壓力產生的原因,找出排除它的方法。
4.找一個自己所信任的人,開懷傾談一次。
5.將情緒壓力演變的結果,在心裏預想一下達到這一結果的全過程,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6.如果是欲望或動機過高,每周要有一天用完全不同的興趣點(例如,打高爾夫球、畫畫、下棋、種花)來調節。
7.自我的能力和精力不要極端地消耗,有時要懂得保存體力,否則隻不過是背負一個“苦幹家”的名聲。
8.要懂得創造性的休息方法,休息的種類、方式要豐富多樣,不要單調。
9.如壓力已造成身體的不適(如心髒作痛、大量出汗、不眠、腸胃消化功能下降等),要認真對待,及早進行健康檢查。
10.在休閑時,進行體育活動,但一次活動的時間不宜過長,運動不要過猛,做到細水長流。
第二種訓練方法:
1.將家庭生活、工作、社會交往等方麵遭到壓力的原因用一張小紙條寫出,然後對每個壓力想出三個不同的點子來對付它,可以與友人和信賴的人商量。
2.寫“壓力自傳”。把自己所遭遇的壓力,用日記、自傳體的方式記錄下來,自己保存,供以後參考。
3.對自己要求不要過高,記住一首讚美詩中的七個字:“隻要一步就夠好”。
4.不要將所有重擔和責任背負在自己一個人身上,要信賴他人,做到責任分擔,學會同他人合作。
5.勇於決斷。錯誤的決斷比不決斷或猶豫不決要好。決斷錯誤可以修正。不決斷或猶豫不決會導致壓力的產生,有損身心健康。
6.不要為小事垂頭喪氣,不拘泥於瑣碎之事。對瑣碎之事過分擔心,往往會被壓力壓垮。要有全局著眼、大處著手的氣魄。
7.要防止過於孤獨,設法結識一些新朋友,認識一些新鮮事物,以保持精神的平衡。
8.有時候要自我吹噓、自我陶醉、自我讚美一番,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覺才能振奮精神。
9.要有充分的睡眠時間,損失的睡眠時間要補足。
10.不過分拘泥於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有意義、有經驗的失敗要比“簡單的成功”獲益更大。
11.運用幽默、微笑來調節情緒,用自我催眠和深呼吸等方法來放鬆身心。任何時候都不要失去你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