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情緒害了你81(1 / 1)

認識自己並接納自己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避免或逃脫責罰是人類的一種強烈本能。多數人在“有利”與“不利”兩種形勢的抉擇中都會選擇趨吉避凶。通過各種“免罪”行為,人們可以暫時逃脫責罰,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

人們在逃避指責時,經常會含糊其辭,或者故意隱瞞關鍵問題,或者幹脆靠撒謊來逃脫批評與懲罰。比如說,工作拖拉的人多半不會輕易承認:“我的報告交得遲是因為我不喜歡幹煩人的工作。我才不在乎我的延誤會不會對別人造成影響呢。我偷懶的時候,從來是隻圖自己舒服的。”相反,他們常常會說:“我家裏出了一些事情。”或是其他一些誇大其詞的謊言。

編造借口可以博取同情。一旦贏得了同情,那些工作拖拉的人們就能免受懲罰並因此自鳴得意。但是,隨著編造借口逐漸習慣成自然,撒謊的技巧漸趨熟練,你也就積習難改了。養成為逃避公正的譴責而撒謊的習慣,等於做出了一個危險的選擇。踏上這條不歸路,你就很難再有其他的選擇了。如果你對事態的發展真的無能為力,大多數明白事理的人是不會苛責你的。隻有當一個人明知故犯並造成惡果時,人們才會對他進行譴責。

人生在世,孰能無過。從你出生時起,你就在與周圍的世界產生積極的互動。環境對你產生影響,但是你往往更會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影響。你能夠在眾多選擇中做出自己的決定,這就是所謂“自由意誌”。這說明你擁有主宰自身行為的能力,因而完全能夠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

如果是這樣,你就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你做出決定,就理應承受相應的責備與讚揚。但是有時,人們在做決定時確實會受到種種客觀情況的幹擾。比如,信息不通、缺乏常識、時間緊迫或者精神不夠集中等等。所幸人類具有創造力,因此你有辦法逃避應當承擔的責任。當然,如果你真是無辜的,那你可以通過事實、證據和邏輯駁斥對你的指責。但是,如果你真的有責任,就應該接受別人的責備。不過,這樣做往往是有風險的。

如果你辜負了同事的信任,繼而若無其事地對他們撒謊,你們之間的關係就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為了免受應得的責備,有些人會掩蓋真相、敷衍搪塞、編造借口、無中生有、言不對題或者真真假假、閃爍其詞。這些欺騙伎倆並非總能奏效,但是其目的卻已昭然若揭:不過是想方設法逃避譴責與懲罰罷了。承認“我錯了”意義非常重大。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可以提高一個人的信譽,並且有助於自我完善。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走獸和飛禽有過一場猛烈的戰鬥。蝙蝠兩方麵都不參加,老待著看哪邊取得勝利。起先,飛禽戰勝了走獸,蝙蝠就加入飛禽一邊,跟它們一起飛,表示自己是飛禽;後來,走獸開始占優勢的時候,蝙蝠就投到走獸那邊去了。它把自己的牙齒、爪子和奶頭給它們看,證明自己是走獸,同時保證自己熱愛同類。最後,飛禽終於得勝了,蝙蝠又投到飛禽那邊,可是這回飛禽把它攆走了。蝙蝠想再加入走獸這邊來,已經不可能了。從此它兩方麵都不能夠參加,隻好待在地窖裏,或者待在窟窿裏,黃昏的時候才敢出來到處飛。

逃避自己理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就會受人指責,失去更多的朋友。生命就是一種責任,誰逃避自己的責任,誰就會被命運捉弄。誰拒絕承擔組織和團隊中所應負的責任和義務,誰就會被淘汰出局。

在一個深山老林裏,有兩座相距不遠的寺廟。甲廟的和尚經常吵架,人人戒備森嚴,生活痛苦;乙廟的和尚一團和氣,個個笑容滿麵,生活快樂。

甲廟的住持看到乙廟的和尚們天天和睦相處,相安無事,心裏非常羨慕,但又不知其中的奧妙所在。於是,有一天他特地來到乙廟,向一位小和尚討教秘方。

住持問:“你們有什麼好方法使廟裏一直保持和諧愉快的氣氛呢?”

小和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因為我們經常做錯事。”

正當甲廟的住持感到疑惑不解之時,忽見一和尚匆匆從外麵回來,走進大廳時不慎摔了一跤。這時,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過去,一邊扶他一邊道歉:“真對不起,都是我的錯,把地拖得太濕,讓你摔著了。”

站在大門口的和尚見狀也跟著跑過來說:“不,都是我的錯,我沒有提醒你大廳裏正在拖地,該小心點。”

摔跤的和尚沒有半句怨言,隻是自責地說:“不,不,是我的錯,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甲廟的住持看了這精彩的一幕,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了乙廟的和尚和睦相處的奧妙所在。麵對錯誤,不逃避,而是自責,是一種難得的人生修養。它不僅可以展現你的磊落,為你贏來好人緣,還會無形中減少你犯錯的幾率。同時,自責既是對他人的道歉,也是對自己心靈的解脫,它既可以化暴戾為祥和,也會使人與人之間真心相對。相反,逃避責任隻會引起人與人之間無謂的爭吵,隔閡的加深。